两江潮涌处,山水竞秀间。一年来,渝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抓纲带目建体系,守正创新谋思路,迭代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紧跟全市步伐,经济密度西部第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全市第1。
规模日益壮大擎稳“产业龙头”地位
站在解放碑环球金融中心观景平台俯瞰,历经百年历史的重庆绿色金融大道格外令人瞩目。
在这条长仅1.7公里的大道上,集聚总部型金融机构110余家,占全区约70%,绿色贷款规模超1600亿元,还建有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的成渝金融法院,布局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
从金融大道出发,渝中正阔步前行、不断攀登现代金融业高峰,持续强化全市金融版图的核心地位。
作为重庆金融业底蕴最深厚、资源最富集、生态最优良的区域,2024年,渝中保费收入、绿色债券余额等13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市第1,本外币存贷款余额、金融主导产业、绿色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3%、6.4%、22%,增速均居全市万亿级金融大区第1,全区金融业“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同步提升。
距离金融大道仅一步之遥,2024年11月3日,一场华丽大秀在解放碑步行街上演,解放碑携手《时尚芭莎》推出“国际金街大秀”,呈现了一场融合时尚、潮流与文化内涵的国际化视觉盛宴。
本届消费节通过5大主题、渝中3大商业片区、近30个特色消费场景全域联动,累计投入促销现金3000万元,折扣让利1.2亿元,带动销售约5亿元,成为渝中持续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市商贸大区,2024年,渝中成功集聚圣罗兰等国际知名品牌420个,引进蔻蕊之家全国旗舰店等首店首牌122家、约占全市1/3、数量居全市第1,举办时尚芭莎·国际金街大秀等首秀首发首展119场,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10倍,引进北京厉家菜、香港富豪酒家等4家米其林品牌,全年实现社零总额1466.9亿元、同比增长3.8%、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
在金融、商贸等传统优势产业持续领跑的同时,新兴产业也在渝中多点开花。
2024年7月,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总部落地渝中。该公司首创新型通信协议技术,一举解决了传统IP协议框架下的传输延时和网络安全问题。同时,其打造的“疆算入渝”项目,建设了重庆与新疆之间的超低时延算力传输通道,时延低至0.56毫秒,为重庆算力枢纽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
像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大牛”企业,在渝中还有不少。例如,重庆赛迪奇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工业智能化,其《物联网在iSmartONE智慧铁水运输系统的应用》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典型案例;重庆网润集团有限公司聚焦区块链和工业软件研发,其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务领域。
2024年,渝中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05.9亿元,软信企业累计达4118家,规上软信企业营收增速超30%。在全市“满天星”行动计划考核中,连续两年名列前茅,综合排名中心城区第1。
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也在渝中渐入佳境。
专业服务业迅猛发展,2024年全区新增专业服务机构32家,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数量分别占全市的1/5、1/5、1/7、1/4,机构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现代物流业跑出“加速度”,着力深化“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发展模式,谋划推进“邮运通”建设,建成重庆(化龙桥)国际商务区邮件处理中心,2024年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5.3%……一项项可喜成绩为渝中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结构持续优化
奏响循新向质新乐章
电商平台、数字金融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买全球”,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交通模式让出行便捷又绿色……如今,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共享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折射出现代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持续提升之变。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渝中因地制宜重塑发展新优势、拓展产业新赛道、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愈发强劲。
从行业结构来看,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在全区重点发展金融、商贸、文旅、科创、专业服务、大健康6大产业基础上,将GDP占比10%左右的现代物流业、占比5.5%左右的现代建筑业纳入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布局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迭代形成“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4”即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科创服务、现代物流4大生产性服务业;“3”即现代商贸、文旅文创、大健康3大生活性服务业;第一个“1”即现代建筑业;第二个“1”即算力经济、工业互联网、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产业集群。
从产业布局来看,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更加协调,集聚发展、协同发展态势愈加明显。
聚焦“一核三带六园区”,围绕品质形态、功能业态、人文空间、服务配套和城市体验互嵌融合,注重差异定位、功能互补、特色发展,推进东中西片区联动提升,形成协同有力、特色突出、集聚赋能的联动发展新格局。
以解放碑—朝天门片区为“核”,聚焦现代金融、专业服务,打造一批金融、专业服务、总部贸易特色产业楼宇。
以“两江滨江休闲产业带”“下半城历史人文风貌带”“大鹅岭山脊自然生态带”和“大田湾文体产业园”区域传统风貌区和载体为重点,聚焦电商服务、创意设计、现代物流,打造一批文商旅融合、数字文化、交通物流等特色产业楼宇。
以重庆(化龙桥)国际商务区为重点,聚焦新兴金融、专业服务,打造一批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新兴金融等特色产业楼宇;以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园为重点,聚焦科创服务,打造一批软信产业、总部经济等特色产业楼宇;以上清寺—两路口—大溪沟创意文体产业园为重点,聚焦创意设计、软件信息、数字内容,打造一批设计咨询、互联网产业、数字经济等特色产业楼宇;以大坪商圈为重点,发展以商业商务、特色餐饮、电子商务为主导产业的楼宇经济产业园,打造一批商务办公、潮流消费等特色产业楼宇;以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为重点,聚焦“产科金”综合服务,打造一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展示销售、健康服务等特色产业楼宇;以菜园坝滨江新城为重点,推动重庆站改造,规划建设以现代物流、总部办公为主导产业的载体,打造一批物流总部、现代楼宇工业、总部贸易等特色产业楼宇。
增强创新动能
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4年4月,渝中正式启动支付便利化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外籍人士入境支付便利化水平;5月,重庆国际友城美食街开街,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7月,“内河甲醇船舶推广示范应用试点项目”成功申报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第一批试点,推动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12月,渝中区数字金融纠纷投诉中心、商事调解中心、网络仲裁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过去一年,渝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深耕精耕渝中抓发展、跳出渝中抓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现代建筑业、新兴产业奏响的奋进“协奏曲”激慨昂扬。
2025年,这“协奏曲”会更加高亢。渝中将牢牢把握消费大提振、投资大拉动、改革大赋能、产业大迭代、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大促进、楼市股市大稳固的机遇,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现代建筑业融合创新转型发展、新兴未来产业更加彰显特色聚能成势。
渝中提出,开展企业矩阵培育行动,实施“一对一”专员服务,强化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健全完善中小微企业孵化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立生产性服务业“准四上库”“种子库”“储备库”三张清单,开展按图招商、精准招商。
围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等深度融合,大力支持区内企业为大型制造业企业等提供研发设计、解决方案、维护管理、仓储物流、技术培训、融资租赁等增值服务,促进制造业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
新时代新征程,渝中已定下经济工作“计划书”、绘下高质量发展“愿景图”——到2027年,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5%以上,楼均、地均、人均产出保持中西部前列,跑出现代化产业发展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