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只是钢筋混凝土的堆砌,它如同一个有机体,“新陈代谢”是其正常生命体征。城市更新,是城市保持生命力、增强整体机能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渝中作为重庆“母城”、主城核心,是重庆唯一城镇化率100%的行政区,20.08平方公里的陆域空间生活着58.9万常住人口,建成了4000余万平方米建筑,其中2000年以前建成的建筑占70%。自2021年,渝中被列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后,一路奋勇争先,统筹推进24个市级城市更新项目、百余个区级城市更新项目。同时,还先后推出“一梯一道两厂两巷”典型案例,城市更新连续4年获得市级激励;经验做法连续3次入选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戴家巷和解放碑地下环道等城市更新项目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政策创新破难点城市更新提速见实效
今年年初,鲁祖庙传统风貌区以全新姿态焕新开街,一时间,优质商家竞相入驻,市民、游客纷至沓来,成为热门打卡点。鲁祖庙,承载着山城独特基因,在《渝中区城市更新项目设计审查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工作规程》)的有力指导与支持下,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华丽蝶变。
“鲁祖庙建成时间早,建筑形式多样,建成时消防技术标准与现行消防技术标准有较大差异,按照现行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改造存在很大难度。而《工作规程》的出台,成功破解了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的‘困局’。”区住房城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鲁祖庙传统风貌区建设期间,审批人员多次组织深入研讨,精准剖析消防堵点,严格遵循《工作规程》,以高标准、高质量与新思路攻克建设难题,最终打造出了一个安全且优质的地标打卡地。
渝中在全市率先发布了《渝中区城市更新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适用技术标准的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在推动渝都大酒店改造项目建设时,审批人员提前介入,悉心指导,全面梳理问题难点,并科学运用《工作指引》,助力项目快速通过专家评审。这一举措不仅大幅缩短了建设工程周期,还节约了建设投资成本600余万元。
此外,渝中出台《〈渝中区城市更新项目设计审查工作规程(试行)〉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豁免了仅涉及末端消防设施修缮的消防审批;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告知承诺制办理及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将消防设计审查优化为即办件,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间;出台《渝中区城市更新中存量房屋转型扶持认定工作指引(试行)》,解决城市更新中使用功能变更政策缺失的问题;2024年,在全市率先出台《渝中区密室逃脱、剧本娱乐、电竞酒店和盲盒经营场所消防技术指引》,填补了全市新兴业态经营场所消防技术标准的空白,解决了渝中城市更新中新兴业态的消防审批问题。
截至目前,在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渝中办理消防设计审查120件,缩短审批时间约360天,平均每个工程项目缩短建设周期约2周;累计为16个特殊建设工程召开消防设计专家评审会,节约建设投资7800余万元,为50余个非特殊建设工程提供技术指导。
精心扮靓两江韵
绘就江清岸绿滨水画卷
渝中两江环抱,坐拥重庆“两江四岸”最为旖旎的江岸线。休闲漫步、打卡拍照……4月17日,阳光和煦,全线贯通开放的东水门至黄沙溪滨江步道迎来不少市民、游客,一同沉醉在“两江四岸”的迷人风光里。
作为重庆“母城”,渝中在重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中,勇挑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的重担。近年来,渝中严格对标《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秉持“减量、留白、增绿、美境”的治理管控准则,全方位、深层次推进“两江四岸”岸线项目的治理与升级。按照“重塑滨江形态、修复滨江生态、打造滨江业态”原则,结合长江消落带的特点,实现滨江岸线的功能、环境、生态、交通、设施系统整体提升,让“两江四岸”焕发出更高颜值。
不仅如此,渝中尤为注重保留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等城市的“基因密码”。以珊瑚公园、滨江公园综合改造项目为例,改造更新时以“重庆直辖、新城变迁”为文化主题,通过清理修缮世纪光柱、还原重庆地图及题刻、活化城市舞台空间等景观亮点,强调人文景观的参与性和体验感,形成了公园特色地标。
在释放滨江产业方面,渝中则选择统筹把控城市更新方向,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引导、引进和集聚运营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治理提升。
“两江”滨江带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以及发展潜力都是渝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现城市美好形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渝中将继续围绕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总体目标,加快大溪沟段、李子坝段、化龙桥段三段嘉陵江岸线工程和朝天门片区安全隐患整治与维修加固工程建设进度;加速推进重庆长滨片区治理提升项目,增强片区防洪能力、优化交通网络、完善停车设施,为下一步滨江区域地块的产业升级和功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老旧小区“微更新”
居民幸福指数再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的重要指示,为渝中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山二路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二期成绩斐然。通过探索打造山地城市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示范项目,加装5部无障碍电梯、改造4处约120米无障碍坡道、增设1处约10米架空廊桥和1部无障碍提升装置,在小区内形成了一条约240米的“社区无障碍步行环道”……
2024年,渝中按照“消隐患、补功能、提环境、留记忆、强管理”的原则,新开工老旧小区项目12个,续建老旧小区项目30个,完成约28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提升了老旧小区居住品质,切实解决了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老旧电梯“焕”新颜
居民“上上下下”更便捷
电梯,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设施,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上上下下”的幸福,也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部分。
2025年4月9日,石油路街道联合区住房城市建委、区市场监管局举行协信云栖谷电梯更新项目开工仪式,标志着该小区21部电梯即将迎来全面更新改造,这一消息让小区居民满心欢喜。
据了解,云栖谷小区是一个有着17年历史的老小区,小区居民1635户。随着小区“年岁”渐长,部分电梯频繁发生故障,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面对电梯老化问题,居民们不禁提出疑问:电梯能否更新改造?资金从何而来?好消息是,渝中成功申请到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4155万元,为渴望进行住宅老旧电梯更新的居民们带来希望。
“我们申请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支持277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区住房城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12月,区住房城市建委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共同印发了《重庆市渝中区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实施方案》《渝中区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流程》,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指导各街道有序开展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支持下,渝中已完成36台电梯更新,惠及居民5248户。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接下来,渝中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留改拆增升”并举、“投融建管运”一体,坚持政府和市场、投入和产出、增量和存量、地上和地下、保护和利用、形态和业态“六个统筹”,以更大力度、更优品质、更高水平推进城市更新,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功能和能级,让“母城”更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