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城”焕新 幸福来“敲门”

  高低错落的建筑灯火通明,传统与现代缱绻相拥……渝中区是老重庆的底片、新重庆的客厅。由于发展起步早,也因地形复杂、建筑路网密度高、可开发土地受限等问题,渝中区更早地步入了城市新旧转化的阵痛期。

  近年来,渝中区乘着城市更新的“东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适合山地城市和传统老城更新的路径。曾经狭窄破旧的街巷变得宽敞整洁,老旧的社区在改造后焕发出新的生机,一系列改变如同点点繁星,照亮了居民的生活,让美好直抵“家门口”。

  老小区打造无碍空间

  “爬坡上坎”变“抬脚就到”

  每天清晨,87岁的肖安志老人就会拎着菜篮,沿着中山二路蜿蜒而上。行至红星亭坡小区入口,她驻足望着眼前新落成的电梯、叠型通道和栈桥,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以前爬这230多步梯坎,中途要歇三次。现在有了电梯,去解放碑看孙子,就跟散步一样轻松。”

  红星亭坡小区依山而建,地势高低落差30米,有居民楼7栋,1000余名住户,其中残疾人25人、老年人495人。这里曾是重庆“母城”——渝中区“出行难”的典型:四个片区被围墙切割开来,小区居民每日在陡坡梯坎间攀爬,轮椅、婴儿车常年“锁”在家中。

  肖安志住在小区的最高处,每次出门买菜需先走近200步公共梯坎,再攀几十级楼栋台阶。“年轻时喜欢登山,没想到老了天天还在家门口‘攀岩’。”老人细数前些年因爬梯坎遭过的罪:“雨后路滑摔伤左膝……”

  2021年,渝中区被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2022年10月,两路口街道借老旧小区改造契机,以无障碍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启动中山二路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

  当山城特有的立体空间遇上“全龄友好”改造理念,一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实践在此徐徐展开。

  项目启动之初,区住房城市建委会同两路口街道开展前期摸底调研。

  红星亭坡小区居民普遍反映的出行难问题得到高度重视,最终确定了以“无障碍环形步道+观光栈桥+公共电梯+口袋公园+活动中心”为理念,打造“全龄共享”的无障碍友好善治“幸福花园”的整体改造设计思路。

  改造理念得到居民广泛认可,大家主动支持相关工作。为了给社区道路改造腾空间,居民路正中主动拆掉自家院子的围墙,向内缩了1.5米。“大伙在这住了这么多年,都非常有感情了。”路正中说,通过居民协调配合,目前社区内的4个片区得以全部打通。

  今年初,红星亭坡小区改造已接近尾声。加装电梯、增设局部提升机、建造栈桥等,实现无障碍进出小区;改建无障碍通道、安装盲文扶手、设置防磕碰活动场地、增设无障碍公厕、亮化重点照明设施等,优化出行体验,保障了出行安全。

  如今,肖安志老人的出行方式已彻底改变——乘电梯直达栈桥,经缓坡步道10分钟抵达菜市场,回程时在新建的观景平台歇脚。“过去生活半径不超500米,现在从家到解放碑,‘抬脚’就能去。”她说。

  山城步道持续上新

  沉浸式感受“步步惊艳”

  初春的山城迎来久违的阳光,漫步在虎头岩公园的山脊观光步道上,市民张欢欢感到轻松愉悦。

  “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我每天都盼着来这里散步,感觉心情都舒畅了许多。”出生在山东的张欢欢是重庆的“新市民”,在重庆工作几年后定居在渝中区。

  “步道上接大坪,下临化龙桥,站在悬空栈道和观景平台,可以凭栏远眺、打卡游玩、休憩健身,也可以赏花、观景,感受季节的变换。”张欢欢说,步道这一漫步空间也是自己下决心定居在此的因素之一。山城绿道串联背街小巷,漫步其中,能触摸山城的魅力,感受独特的母城文化。

  渝中区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地带,两江环抱,有鹅岭公园、佛图关公园、虎头岩公园、红岩公园等山地公园,山地特色突出。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的有序推进,城市步道体系不断完善,渝中区大街小巷穿插着许多山城绿道。其中,虎头岩至李子坝绿道为都市活力型绿道,串联虎头岩公园、天地湖公园、红岩公园和轨道化龙桥站、佛图关站、李子坝站等线路,全长约5.1公里。一条条步道串联起城市自然山水人文,它们以点串线、以线促面,沿着城市肌理由中心向外扩散,分布在街角、水边、林间……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赏景”的惬意生活。

  步道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打卡。在大众点评、小红书、抖音等APP上,戴家巷崖壁步道被很多人推荐为重庆一定要去的打卡地之一。

  这得益于戴家巷步道独特的地形地貌和高水平的建设。戴家巷曾是一个鲜有人知晓的老旧小区,也是棚户区,荒野崖壁与不远处繁华热闹的解放碑和洪崖洞形成鲜明对比。随着戴家巷城市更新项目的启动,违章建筑被拆除,阶梯巷道得以拓宽,崖壁步道也建起来了。同时,保留老旧建筑、重塑区域功能、增加消费新场景,使老街环境得以改善。融合新生的戴家巷,让城市“毛细血管”重新畅流。

  身边的变化还在继续

  不再羡慕“别人的小区”

  在重庆,像红星亭坡的无障碍新生、山城步道串起幸福生活的故事,层出不穷。

  近年来,重庆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城市绿荫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实事予以推进。推动城市绿道建设,布局均好、服务完备、便利舒适的山城绿道网络初具规模,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山城绿道445公里。

  2025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庆将接续办好15件重点民生实事,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城市绿荫工程仍名列其中。

  据了解,今年重庆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27个、3011万平方米,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外墙安全、居住环境、消防安全、充电设施、加装电梯等问题,着力补齐社区功能短板。高标准推动绿道建设,根据空间跨度与连接功能,规划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到2035年,中心城区建成各级各类绿道共计1000公里,推动形成“连通生态、连通文化、连通生活”的中心城区全域绿道网络。

  在新落成的观景平台远眺,解放碑商圈的高楼与红星亭坡的青砖灰瓦相映成趣。肖安志抚着无障碍扶手,道出心声:“过去总羡慕别人的现代化小区,现在我们小区也变得方便了,每天回家心情都好了。”

  (来源:《公民导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