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15日是第43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连日来,我区多举措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宣传消费维权知识,打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消费者提供坚实的权益保障。
食安“六进” 守护消费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止在‘3·15’,遇到侵害自己合法消费权益的行为,要科学举证,及时举报投诉。”区市场监管局、区消委会积极实施消费教育进景区、进市场、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商场“六进”活动,联合区级各职能部门组建11支专业宣传队伍,深入各街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靶向宣传,让消费维权意识和放心消费环境精准“滴灌”到重点领域。数据显示,宣传覆盖人群超3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有效将消费维权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在“宣讲式”宣传的基础上,区市场监管局、区消委会创新打造“沉浸式”宣传矩阵,在全区8个重点综合商圈、20家大型超市、79个社区张贴“优化消费环境 共筑满意消费”宣传海报,投放主题海报1000余张,利用户外大型显示屏或电梯、楼道等公共区域视频播放终端等媒介播放“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视频、图片、消费维权知识等公益广告。在区市场监管局官方网页等平台开设宣传专栏,曝光典型案例10起,发布消费警示提示2条,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消费维权知识“深入人心”。
民生热点,一直是市场监管的重点。2月24日至3月14日,区市场监管局、区消委会还联合广播都市频率FM93.8《吃在重庆》栏目组,发起“守护舌尖安全——‘吃在重庆’3·15特别行动”,聚焦全区外卖店、餐馆等餐饮服务领域,通过线索征集+突击检查+整改反馈的“全链条”监管模式,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为做好检查“后半篇文章”,区市场监管局还坚持实施“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验收销号”闭环机制,通过不定期“回头看”、媒体公示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警示”的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2024年,区市场监管局、区消委会不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障,先行先试渝中区消费争议调处中心建设,并成立渝中区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建立“部门+消费者协会”委托调解、投诉举报减量等机制,推动“民呼我为”群众诉求办理时长缩减40%、群众满意度提升10%。全年共受理消费投诉举报3.09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28.64万元。
“消费维权无小事,放心消费靠大家。”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以“3·15”活动为契机,继续秉持“守护消费权益、服务民生需求”的初心,为营造安全、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保驾护航。
“食”刻坚守 守护“舌尖”安全
特殊食品因其特殊用途并不被市民广泛认识。为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特殊食品科学素养,提高居民对营养保健的认知水平,区市场监管局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特殊食品经营规范 群众满意消费宣传”主题系列活动,执法人员走进社区、商超、药店、企业和网络,为市民答疑解惑。
“特殊食品一般指特殊膳食用食品,为满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的成分或成分含量,应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面对社区居民,执法人员巧用科普视频、消费提示等,生动展现特殊食品的相关知识,为居民送上实用的消费指南,并“面对面”开展咨询答疑,为市民讲解特殊食品“特”在哪。
同时,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主动走进相关企业,与相关负责人交流互动,并通过“面对面”授课,详细讲解特殊食品广告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耐心解答企业经营中的困惑,助力企业在特殊食品经营的道路上规范前行。据介绍,该局共举办授课3场,接受各类咨询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执法人员耐心讲解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要求,就相当于给我们经营单位安装上规范经营的‘导航仪’。”辖区某特殊食品经营企业负责人在“上课”后表示,将按照规范诚信经营,为渝中营造满意消费的良好氛围作出贡献。
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相关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特殊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食安防线 助力美好生活
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渝中区水厂联合新都巷社区,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普及供水知识。活动现场,来自渝中区水厂的“渝水红岩”党团服务队与新都巷社区工作人员“并肩作战”。志愿者们热情满满,为前来咨询的居民宣传讲解水价构成、一户多人口用水政策以及水质保障等供水相关内容。“为何要更换水表”“没用水时为何产生水费”……面对居民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志愿者凭借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一一解答,消除居民心中疑惑。
当得知社区有一户行动不便的居民时,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入户,带着专业检测设备为居民检测家中水质,仔细排查用水管道,解决用水难题,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供水服务。
据了解,此次活动共接待用户50余人次,发放宣传册200余份,让更多居民了解了供水知识与自身权益。同时,志愿者现场指导用户进行网上缴费30余次,帮助居民掌握便捷的缴费方式,提升用水服务体验。下一步,渝中区水厂将持续关注辖区居民需求,开展更多惠民活动,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用水环境。
石油路街道联合时代天街商圈管委会、石油路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等开展“保障消费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诚信和谐、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在龙湖重庆时代天街微风广场“摆摊设点”,向过往居民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同时发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普法宣传资料,并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虚假宣传、霸王条款、消费欺诈等消费“陷阱”,“手把手”引导识别假冒伪劣产品,为居民在日常消费中遇到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鼓励大家积极投诉维权,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石油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强化居民维权意识,引导居民理性消费,为营造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和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普法宣传 以法为盾护消费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市文化综合执法总队、区文化综合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一同走进朝天门街道棉花街社区,以“普法零距离,旅途无忧虑”为主题,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消费体验。
活动现场,市文化综合执法总队、区文化综合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联合棉花街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面向市民、游客开展普法宣传。其中,执法人员以案例讲解的形式,揭露旅游陷阱、提示避“坑”指南以及维权渠道。同时,针对群众提问,执法人员现场作解答。
正准备出去旅游的居民陈艳路过活动现场,驻足聆听了宣传。“听了‘3·15’的宣传,增强了防骗意识,老年人要出去旅游,还是要参加正规的旅行团。”陈艳说,今天这个活动让她了解了更多生活中常见的消费陷阱。
据介绍,本次进社区普法宣传活动,主要针对老年人在参与旅游活动时防骗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希望通过“面对面”普法,提升市民、游客的理性消费、依法维权能力。
市文化综合执法总队执法四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线下宣传,市文化旅游委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也将发布旅游投诉、行政处罚的典型案例。广大市民、游客如果遇到旅游纠纷,可以拨打12345,或者通过“重庆旅游投诉”微信小程序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