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4人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日前,全国妇联在京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大会表彰了1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596名全国三八红旗手、395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599个全国巾帼文明岗。其中,我区4人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她们分别是: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徐春霞,重庆新华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徐飞,重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缙,重医大附二院护理部学科主任、重医大护理学二系主任甘秀妮。
徐春霞用心服务树品牌秉持匠心保畅行
从国有铁路到地方轨道,从客运管理到乘务管理……30年来,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轨道公司”)副经理徐春霞一路攻坚克难、主动担当、升级蜕变,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为轨道交通发展和安全运营、优质服务出谋划策,传递新时代正能量。
进入轨道公司以来,徐春霞从站务安全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成长。她曾带领团队与地铁1号线相守相伴,总结推出了“5G心服务”,用行动和业绩诠释了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之于城市公共交通的高效便捷、高度专业、高度契合、高新智能、高清名片;针对两路口换乘站因地铁1号线与单轨3号线运能不匹配而导致的客流拥堵,她带领团队通过蹲点观察、反复揣摩、潜心钻研,终于摸清了车站客流交叉点、关键节点的规律,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点对点”换乘客运组织方案,保证了乘客快速疏散和顺畅出行。
此外,徐春霞还带领团队提炼推出“三个玻璃罐”暖心行动、“轨道带你去打卡”贴心宣传册、标准化作业、防疫保畅应急服务等举措,对优化车站设备设施积极建言献策,促使一线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
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徐春霞针对乘务专业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爱岗位、爱集体”活动,强化思想引导,夯实培训管理,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激发员工敢拼、敢闯、乐于奉献的精神,提高了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实现了行车及人员的平稳可控。
为推动乘务专业的数字化体系建立,她还充分发挥“徐春霞劳模创新工作室”平台作用,搭建乘务板块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研、学、用、产”方面入手,全力开展数字化赋能研究,建立了一套独具乘务特色的数字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该体系覆盖乘务安全生产各领域,并具备智能分析功能,提升乘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效率,并在职工小发明活动中斩获一等奖。
徐飞勇担编辑重任尽显巾帼风采
现任重庆新华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的徐飞,扎根出版编辑工作第一线18年,从一名普通编辑晋升为图书编辑室主任,她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开拓创新,带领重点图书编辑室编辑团队踏实进取、攻坚克难,始终以出版双效图书为目标,积极策划实施主题出版项目,专注学术出版,打造原创精品,努力为集团树立出版品牌,为重庆出版集团的品牌建设和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全市出版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多年来,她始终履行服务大局、传播知识、坚守文化阵地的社会责任,一直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紧扣国家和时代需要,唱响主旋律,做好主题出版,或关注民生,或体现公益精神,都取得了不俗的社会效益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发挥了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引领示范作用,体现了出版业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努力拓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版产品线,为集团树立马克思主义学术出版品牌,开拓并团结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顶尖专家学者,推出了马克思主义系列高端学术研究著作,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添砖加瓦。
出版的《傅天琳诗集》入选2016年“十大渝版图书”,《烟消云不散》获得第八届重庆文学奖,《金石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年度精选(2018)》荣获第三十三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徐飞一直以出版思想精深、艺术精湛,讲品位、讲格调的原创文学精品为己任,这些作品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平凡故事呼应大时代,展现了重庆出版集团的专业水平和文化影响,不断提升渝版图书在全国的影响力。
此外,她还积极组织实施集团国家级及省市级重大出版规划项目,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资料汇编(1899—1921)》等6项“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等13项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及10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20多项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全面提升了重庆出版集团的行业及社会影响力。
杨缙深耕重症医学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缙曾任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11年,带领医教研协同发展,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开展ECMO等高精尖危急重症技术,位于市内第一方阵,成功创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带领团队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9项,发表SCI15篇;成功创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作为重庆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培养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重庆五一劳动奖章”各1名。
杨缙先后到美、德、法等国家世界顶尖医院访学,精修国际一流诊疗技术;积极参加国内重症医学专著、指南的编撰工作,作为全国重症资质专科讲师,多次在全国重症医学年会上交流发言,在中华医学会、重庆市医学会等省部级学会担任委员,先后荣获“重庆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作为重庆新冠疫情专家组成员,杨缙率队驰援西藏疫情防控77天,荣获“农工党中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作为重庆市政协委员,她提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提案10余件,多次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农工党员;主动推进医改,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创建川渝采购联盟,住院患者次均费用降幅达15%。
甘秀妮坚守临床护理一线全心守护患者健康
“让护士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患者遇见更好的护士”,这是从事护理工作43年的重医大附二院护理部学科主任甘秀妮最大的期望,也是她矢志不渝努力的方向。
2010年,甘秀妮提出“全人、全程、全心”的护理品牌,努力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全人”,即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需求,把患者视为一个整体给予全方位照护,而非只关注疾病;“全程”,即住院一次、关爱一生,通过全病程管理模式,结合“互联网+”,满足患者“最后一公里”的照护需求;“全心”,即热心、耐心、细心、精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品牌创立至今已逾十载,甘秀妮先后引入智慧护理、6S管理、延伸护理、专病个案管理、叙事护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互联网+”护理、ISBAR沟通工具、品质管理工具(QCC)等,不断丰富“三全”护理品牌内涵,帮助责任护士提高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改变患者健康结局。
作为一名急诊护士,甘秀妮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应急救灾现场:抗击非典,她冲在第一线,筹建医院隔离病区;汶川大地震,她是第一批国家抗震救灾医疗队队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先后4次逆行,在湖北、上海、重庆三地的新冠定点救治医院及方舱医院奋战132天。
为了让护士成为更好的自己,帮助护士获得职业价值感,甘秀妮牵头申报了10个国家专科护士培训实践基地、25个重庆市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及5个专项技术培训基地,为全市百余家医院培养近万名专科护士;开设20个专科护理门诊,年均接诊患者近4万人次;聚焦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护理人才,开展中国西部地区个案管理师培训,并在全国率先培养高级实践护士(APN),推动高级护理实践落地生根。
护士用专业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结局,也在专业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如今,医院护理学科已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前百强。甘秀妮以一生之专注,一技之精湛,矢志不渝维护人民健康,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女性的担当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