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与欢笑齐飞 健康与体育同在渝中校园跃动“体育新节拍”

大课间活动时间到!人民路小学内,全校学生利用操场、连廊、阶梯等场地,进行自编韵律操、蛇形跑、花样跳绳、台阶跳等体育运动,孩子们的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校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热火朝天的场景,正是我区各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市教委要求、创新开展综合体育活动的生动缩影。

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夕,市教委举行2025年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春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要求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对此,区教委、全区各中小学校迅速行动,因地制宜,设计、完善综合体育活动方案,让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成为孩子们释放活力、锻炼体魄的重要方式。

多彩大课间活力满校园

在大田湾小学,足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引擎。作为国家体育(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足球重点学校,大田湾小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性地将足球特色融入大课间活动,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趣味的体育锻炼平台。

每天上午,大田湾小学大课间以基础身体活动为主,通过跑步、做操等形式,帮助学生唤醒身体机能;下午则以足球特色活动为核心,包括足球热身操、技能操、分班活动和放松操等环节。该校还结合校本课程,将足球与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足球的魅力。如今,“人人会踢球,班班有球队,队队有文化”已然成为大田湾小学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重庆大同实验学校,以“阳光灵动韵美大同”为主题的大课间活动课程深受全校学生喜爱。该课程以啦啦操项目作为载体,通过分层设计动作、设计合作练习和游戏情境化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中,全校学生通过基础练习、专项练习、合作练习、放松练习,在跳跃中感受运动快乐,绽放少年风采。

每当音乐声响起,邹容小学各年级各班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在走廊上排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快速来到操场,参加包含体育特色训练、跑步、广播操、韵律操等项目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本学期,邹容小学将以体育大课间活动为载体,持续规范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体育新范式快乐新花样

跳长绳、拍球绕桩、排球基础练习……大课间活动时,人民路小学内随处可见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大家分年级、分班级、分组进行体育锻炼,欢声笑语不断。

本学期,人民路小学通过“空间重构—课程再造—机制创新”三位一体改革,打造出具有校本特色的阳光体育新范式。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学校创新打造“3+2+N”三叶草阳光体育课程模型,即:每周3节基础体育课筑牢技能根基,每日晨间30分钟、下午30分钟双时段大课间体育活动形成锻炼闭环,N类个性化菜单式运动项目实现精准供给,全方位保障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对于占地仅3000平方米的人民路小学而言,大课间阳光运动的“软件”齐活了,那么活动场地这个“硬件”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对此,学校通过室外“网格化分区”实现操场、连廊、阶梯、边角地的立体开发;室内创新“微空间改造”,将教室走廊转化为体适能训练场。同时,晴雨双预案保障学生运动计划无间断实施,真正实现“空间零闲置,运动无死角”。

在项目设置上,该校凸显科学性与趣味性平衡:基础阶段设置自编韵律操、蛇形跑等普惠项目;提高阶段则开设篮球战术、软式排球、智能跳绳、花样跳绳、台阶跳等菜单式项目,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校校有特色人人都参与

阳光体育,快乐童年。我区已构建起学校体育“课中学、课外练、赛中验、训中提”工作模式,按照一体化设计原则,将大课间阳光运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走好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教会、勤练、常赛”要求的渝中路径。

新学期,全区各校上下午各开展一次时长30分钟的大课间阳光运动,上午主要是热身活动、国颁和自编健身操、体能发展运动、自主项目活动等,下午则以各校打造的特色游戏比赛活动为主,凸显“一校一策、一校一特色”的多元样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运动的乐趣与快乐。

在渝中校园,体育早已超越简单的锻炼范畴。当大课间的啦啦操舞出活力四射的步伐,当足球场上全力奔跑的身影诠释着渝中少年的勇毅……一幅“以体育人、以体育心”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

下一步,我区将着力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体育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深化体教融合,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运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让健康与快乐成为成长路上最明亮的底色。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