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12月6日,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渝中区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17所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第三批渝中区试点校获授牌。至此,全区共遴选试点校园48所,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上作出了有益探索。
遴选48所试点校
探索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支撑教育强国与教育现代化,教育部于2018年、2021年先后启动两批,共103个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自2021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区以来,渝中分三批共遴选试点校园48所,各校园围绕不同的主攻方向,聚焦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探索AI赋能的机制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会上,二十九中、人和街小学、巴蜀幼儿园作为试点校园代表作经验交流,详细介绍各自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有机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熊璋作《建设教育强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专题讲座,强调人工智能在教育创新中的重要性,鼓励渝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抢抓机遇,创新育人模式,助力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的全新生态。
活动还为渝中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校级案例一等奖作品、渝中区第二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应用一等奖作品代表颁奖。
此外,在当天开展的课例展示活动中,复旦中学、天地人和街小学的4名教师分别展示各学段人工智能在助教、助学、助评等教育教学流程中的具体应用,交流分享各校在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经验、新举措,共话未来发展。
加速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
推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获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园、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等市级以上试点单位24个,建成区校一体化项目数字化教师培训课程37个,获评全国智慧教育、能力提升工程2.0等典型案例27个……在渝中这片沃土上,越来越多的校园积极探索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教育新路径、新模式,为区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动能。
展望未来,渝中又将如何加速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多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渝中样本”,助力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
区教委负责人表示,将围绕国家战略,立足区域实际,深化“人文渝中,尚品教育”建设,进一步巩固拓展试点成果,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数字化赋能管理、教学变革,推动全区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渝中将开展AI融合应用的教学现场赛课、教师数智素养基本功大赛,以赛促用,让教师用起来,让数据跑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升全体教师数字素养;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培训资源,加强教师间、学校间、集团间的优质资源共享;推行“主持人+AI助理+技术助理”的工作室建设模式,完成“跨学科、跨学段、跨平台、跨区域”的研修学习,以名师工作室带动全区各试点校应用。
此外,渝中将通过各类国培、市培项目,加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专项培训,增强教师利用AI转变学习方式的意识和能力,帮助教师更快掌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推人工智能与学科、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扎实推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在渝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