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影像中的重庆故事”了解“遗留山城的抗战印迹”

日前,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历史影像中的重庆故事”系列讲座第四讲《衣冠西渡——遗留山城的抗战印迹》在名仕城校区举行,以历史影像、古旧地图和综合文献为载体,讲述重庆“母城”的历史文化。

讲座中,重庆市复归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真飞从一张大家身处之地的老照片讲起,用直观方式唤醒学员对老重庆的记忆。紧接着,他又向学员们展示了一张由美国职业军事工程师、漫画家、插画家拜雷尔·威廉·伯吉斯在1945年左右绘制的重庆地图,通过地图所呈现的信息,娓娓道出抗战时期重庆人民的真实生活。

张真飞讲抗战时期的大事要事,说“衣冠西渡”的主要构成,讲“愈炸愈强”的坚定决心,言难以磨灭的城市记忆。学员们听得兴致盎然,不时进行交流和探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重庆有395处抗战遗址‘活’在当下,我们也会经常去参观,沉浸式感受它们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向身边人讲好重庆这座英雄之城的故事。”学员们表示,讲座让他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多元、包容、坚毅与奋斗,也激发了他们为重庆建设贡献余热的热情。

“以1840年—1949年重庆解放为时间范围,以现在渝中区为主要空间范围,以历史故事、建设故事、人物故事为核心内容,阐释重庆的历史过往,这也是该系列讲座的主题思想。”张真飞说,讲座从晚清年间的重庆府县、开埠时期的外来冲击、民国早期的城市拓展,讲到了抗战年代的“衣冠西渡”,每一讲都以历史影像为佐证,通过截取历史上的典型事件以及城市变迁的若干侧面,加深人们对重庆历史文化的了解。

接下来,渝中区山城老年大学“历史影像中的重庆故事”系列讲座还将围绕“渝中半岛的建设掠影”“山地城市的交通演变”“两江交汇的经济浪潮”“社会事业的启蒙发展”“腹地城市的时尚霓虹”“山城人民的生活百态”“地标建筑的春秋轶事”“不可忘却的贤达英烈”等主题开讲,进一步增进学员们对城市的认知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