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奋进前行之笔” 写“教育民生答卷”

本报评论员

11月19日,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吹响了加快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教育力量的号角。那么,“母城”渝中又该如何以“民生”脉动为墨,向“美好”运笔挥毫,在教育民生这张答卷上书写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

“好地方”离不开“好教育”。近年来,渝中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瞄准短板、持续发力,以“奋进之笔”写好教育、民生答卷。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5所,其中国家、市级重点(示范)校15所,百年老校8所;幼儿园73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100%;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达100%,残疾学生入学率达100%……这一个个数字,彰显的是渝中举全区之力办好群众满意教育、建好“家门口”好校园的决心与举措。

在渝中,从“有学上”的期许,到“上好学”的美好实景,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一幅孩子乐学、老师乐教、群众满意的图景徐徐展开。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办好教育义不容辞。在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教育强区”的征程中,渝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彰显更大作为。

一方面,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用好“大思政课”,因地制宜打造更多具有渝中辨识度的思政教育案例、品牌,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一方面,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加强风险源头、重点场所、学校食品安全等防控,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完善安全应急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校地联防联控联动,整合力量推进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以实际行动织密扎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此外,还要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蓄势聚能;不断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为持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教育发展水平打下坚实基础;推出更多优师惠师强师举措,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综合素养、专业化程度、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涵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风好扬帆,奋楫争先。放眼渝中,建设“全国一流教育强区”的步伐定会越迈越快、越走越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