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金融极核支撑力提升金融活水浸润力渝中全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

10月29日,“央视财经金融强国——西部金融中心之夜”的成功举办再一次让渝中成为焦点。

作为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主承载区,渝中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作出渝中贡献。

全区集聚各类金融机构433家,金融业增加值、金融资产规模、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分别占全市15.4%、15%、11.8%、21.9%,保险、金融租赁、期货、征信、要素市场等机构数量保持全市第一。

金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全区集聚各类金融机构433家,金融业增加值、金融资产规模、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分别占全市15.4%、15%、11.8%、21.9%。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上半年,渝中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3212.4亿元,跨境结算量2193亿元。

绿色金融带动节能减排效率更高

今年上半年,全区绿色金融规模超过163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5%。其中绿色债券余额130亿元,全市占比超过1/3。

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更大

5款政银合作金融产品累计为6897户区内中小微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60亿元,渝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71.2亿元。

以开放促改革

一张“单子”推动贸易“轮子”跑起来

今年一季度,川渝两地金融监管部门优选出8个服务自贸试验区成效显著的金融创新典型案例,位于渝中的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和重庆银行自贸区分行入选其中。

前者主要通过深入参与物流金融创新,依托与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陆海链”平台进行合作,积极探索赋予多式联运单证物权凭证功能,成功为重庆市某制造业出口企业办理了中越班列首笔跨境“一单制”多式联运数字提单融资业务,不仅有效提升了通道出口企业服务效率,更为支持自贸试验区内探索陆上贸易规则提供了实践经验。目前,该业务模式已实现常态化运营。

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正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金融,则是其中的关键变量,如同活水注入春池,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浪潮。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而金融强国的标志之一,是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拥有更多的规则制定权、话语权。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跨境铁路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只有海运能出具有物权凭证功能的提单,而国际铁路只能出具运单。银行通过提高保证金比例或增加其他担保方式以控制风险,企业面临很大资金压力。于是,一场“铁路运输单证物权化探索”拉开帷幕。

具有政策叠加优势的渝中先行先试,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中越铁路首笔跨境“一单制”多式联运数字提单融资,拉开了电子提单融资的序幕。重庆银行自贸区分行落地的全国首笔西部陆海新通道纯线上信用产品“通道e融”,则为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的企业量身打造了线上智能化纯信用专项融资产品,有效解决了陆上国际贸易融资难题。主办“外资金融机构川渝行”陆海新通道经贸投融资对接会,落实金融支持“渝企出海”关键环节,促成重点项目签约8个、签约金额108亿元。

今年10月,在“中国-希腊船舶贸易对接会”上,渝中总部金融机构中银金租又与希腊船东公司Dynacom签署4艘国产大型船舶融资租赁协议、与TMS Cardiff签署11艘国产大型船舶意向合作协议,以金融租赁之力支持国内船厂获得国际订单。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渝中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3212.4亿元,跨境结算量2193亿元。依托日臻完善的贸易金融服务,眼下,越来越多的渝中乃至全市外贸企业正大踏步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以创新促改革

“智融惠畅”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每年3月,“开往春天的列车”如期而至,为美丽山城带来春意和生机。也是在今年春季,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作为主承销商,支持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了2024年度第一期10亿元5年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份额5亿元。此次发行的债券是全市开展支持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绿色可持续债券倍增行动以来发行的首笔绿色债券,也是全市推动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首个银行间企业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对于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据介绍,经过权威机构评估认证,这期绿色中期票据拟投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全年将为近7亿人次提供更加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预计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081.98吨,节约标准煤517.38吨,减排氮氧化物1.38吨,减排PM100.03吨,让山城的天更蓝、水更清。

在惠及民生、改善环境的同时,碳减排支持工具也在悄然之中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例如,渝中作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率先试点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在《渝中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政策框架下,探索金融政策支持绿色建筑试点,商务楼宇绿色化改造可享受改造金额的30%、至高1000万元财政补贴。全国首制《既有商业商务楼宇绿色化改造导则》通过专家评审,推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及新建超低能耗示范建筑。2023年以来,支持中国银行渝中支行等组建银团,为重庆来福士发放了40亿元绿色建筑贷款。支持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以“绿色金融+住房租赁”打造战略融合效应,为市内某装配式建筑人才公寓授信8.2亿元。

在金融支持绿色交通方面,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为重庆公交集团公交车辆纯电改造、东江实业三峡游豪华游轮制造、壹鼎船务船舶购置等匹配低成本金融资源。支持中国银行渝中支行持续深耕轨道交通集团金融需求,通过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和服务提升等手段,助力完善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为其新增26亿元信用总量,并实现绿色贷款投放5.1亿元。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渝中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关键在于四个字:“智融惠畅”。简单来讲,就是充分运用新兴技术打破壁垒,让金融业务辐射更远,创新融入城市的重点领域、重要布局,让资金顺畅地在城乡各处流动,普惠各方,消除发展中“缺钱”的“痛点”。

机制发力,政策给力,持续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不断创新和丰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鼓足了干劲。

科技金融助力科技创新动能更强。大力实施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计划,构建“股贷债保”联动全方位全业态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驻区重点金融机构向全市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超过1800亿元。

绿色金融带动节能减排效率更高。深入推进全市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今年上半年,全区绿色金融规模超过163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5%。其中绿色债券余额130亿元,全市占比超过1/3,遥遥领先。

普惠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力度更大。5款政银合作金融产品累计为6897户区内中小微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60亿元,渝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71.2亿元,名列全市前茅。

养老金融促进养老服务供给更足。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支持范围扩大至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运营,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等。

数字金融赋能金融服务质效更优。深化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支持建设银行创新开发数字金融产品“裕农快贷”,支持农户贷款1000余家。率先打造渝中区数字经济“产科金”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科技+金融+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格局。

随着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未来,还有更多创新资本引入渝中、留在渝中、改变渝中,新的期待值已经拉满。

以环境护改革

提供最优金融生态“渝中方案”

创新为要,而守正为本。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渝中拥有得天独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金融业始终保持健康蓬勃的发展态势。

数字时代,传统金融纠纷解决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金融司法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此,渝中紧扣“数字金融纠纷一体化解决”试点工作,依托成渝金融司法协同中心、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提前布局数字金融贷后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整合辖区内法务资源,着手建立数字金融纠纷投诉、调解、仲裁、诉讼联动工作机制,强化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着力为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提供线上一站式、多元化、全流程调解、仲裁服务。

在前不久举行的“央视财经金融强国——西部金融中心之夜”活动中,渝中区数字金融“一站式”解纷平台正式对外发布。具体怎么运行?渝中为此创设了“三中心一机制”,即数字金融纠纷“投诉中心”,协助司法靠前解决纠纷的“商事调解中心”,高效率、便捷化开展数字金融纠纷仲裁服务的“仲裁中心”,以及建立贷款纠纷案件“快速立案、快速审理、快速执行”的司法解决机制,助力金融机构降成本、提效率,保障广大金融消费者权益,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能级,完善数字金融产业生态,构筑重庆数字金融发展高地。

渝中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典型做法,是将金融业置身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规划,全方位构建金融产业生态,为金融业量身打造营商环境。

以支付场景的打造为例。为推动金融业开放创新,渝中联合市级部门出台了《打造渝中区支付便利化示范区实施方案》。这一全市首个支付便利化示范区,主要聚焦解决外籍来华人员在渝支付难点、堵点,覆盖“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多个场景。渝中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境外银行卡受理、现金支付、移动支付、账户服务、数字人民币“五大支付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已建成40个支付便利化服务银行示范点,重点商户实现100%可受理外卡,外卡交易2.5万笔,金额超5300万元,增长率超过200%。

为加快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建设,渝中将有更多“大动作”。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总部金融优势、长期资本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先行先试优势、开放窗口优势、金融法治优势、综合配套优势,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具有区域辐射力的金融市场体系、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创新体系、支持资本跨境配置的内陆金融开放体系、透明高效的金融生态体系、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全力当好成渝金融一体发展的主阵地、西部金融互联互通的主载体、国际金融合作创新的主平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