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袁侨偲
访谈嘉宾
区政府外办党组书记、主任任海燕
区商务委党委书记、主任江南
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田野
化龙桥街道党工委书记付云
渝商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青健
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强化开放窗口示范带动效应,全面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有序扩大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等对外开放,以开放的主动助力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示范成果。
渝中如何运用好独特优势,通过实施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突破行动,全力构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新格局?区融媒体中心邀请我区相关单位、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探讨。
问:渝中作为“重庆的世界窗口、世界的重庆客厅”,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还需如何发力?
任海燕表示,区政府外办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增强服务大国外交能力。以服务元首外交为引领,持续优化外国政要访问渝中保障机制,邀请更多外国政要、驻华使节、高级官员等来区参访,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发挥涉外机构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来区设立领事、商务、办事机构,推动越南、墨西哥等来区设立领事机构。建立与“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沿线国家交往合作,发挥史迪威研究中心等作用,持续提升渝中承办国际重大会议能力,年均举办、承办大型国际会议、活动20场以上。
二是深化对外交往合作机制。完善国际友城交往合作机制,推动对外友好合作走深走实,争取实现近十年友城缔结“零的突破”。打造外事活动品牌,常态开展国际化咖啡节、文旅节、消费节、“渝中行”等渝中品牌国际活动10场。建立与驻渝蓉领事机构、港澳机构等沟通合作机制,联动开展外事活动年均30场以上。用好渝中丰富的涉外历史文物资源,助力重庆外交外事历史陈列馆尽快启动建设,推动涉外历史文物资源成为文化交流新空间。
三是优化国际交往服务环境。强化渝中外商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成渝双城(重庆)国际商务中心功能,为引进国际组织、机构落户渝中搭建平台。试点打造化龙桥国际化社区,在全市率先提出设施配套、语言服务、人文活动等方面标准。开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首批3家涉外医疗服务定点医院试点,推动人民小学、巴蜀中学等高水平办好国际部(班)。
问:积极稳外贸引外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对此,渝中将有哪些动作?
江南表示,渝中将着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紧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引导区内头部商贸企业拓展进口肉类海外资源,进一步完善国内分销渠道,支持国资平台成立国际贸易主体,引入市场化经营团队,开展牛羊肉、水产冻品等大宗消费品进口,打造西部优质肉类进口分销高地;充分利用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自贸试验区等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推动菜园坝摩配市场国际化转型;积极构建外贸综合服务体系,鼓励区内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优化企业出海保障;充分发挥外事资源集聚优势,落地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联络办公室,做大做强成渝涉外商会联盟,计划新增5个以上涉外商会入驻,加快链接全球贸易机会,加快建设重庆国际贸易中心。
在优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服务机制方面,渝中将进一步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流程;积极为研发、执业、参展、交流、培训等高端人才提供签证便利;为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永久居留申请流程;推动自贸区跨境结算金融创新,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外汇管理改革,推动出台自由贸易账户支持离岸经贸业务,为离岸经贸提供跨境结算便利;深入实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推动金融、贸易、物流、科技、医疗等产业全面扩大开放;积极引导外资参与渝中城市更新、资产盘活、文旅科创等重点产业发展。
问:金融开放是渝中对外开放的一面旗帜。接下来将如何放大开放平台叠加效应,更好发挥带头开放、带动开放作用?
田野说,近年来,渝中积极推动驻区金融机构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互联互通、自由贸易区建设,以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促进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下一步,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加大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工作力度。
一是着眼“向西向南”提升金融机构集聚度。依托重庆来福士、陆海国际中心、环球金融中心等高品质优质载体和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及东盟国家金融机构,吸引其来区设立功能性总部、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等,通过“引进来”参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服务区内企业借助内陆开放通道优势“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
二是着力“先行先试”彰显中新金融合作示范性。积极争取市级重大项目落户,推动重庆征信建设以西南为中心、辐射东南亚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中新(重庆)国际金融数据港,推进数据跨区域合作和跨境流通,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和数字金融领域试点,建成全国重要、中西部领先的跨境数据金融服务平台。
三是着重“互联互通”打造跨境金融服务“升级版”。建立与RCEP各成员国领事馆、商会协会、金融机构等合作机制,鼓励辖区企业与新加坡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展双向投融资。支持在自贸区建设开放账户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等跨境金融服务,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问:化龙桥街道作为重庆唯一授牌的涉外商贸区所在地,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方面将有哪些探索?
付云表示,化龙桥街道将更加积极全面融入渝中对外开放战略部署,围绕经验推广、产业强链、助企聚能、商居提质四个方面,全力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质量、效益,努力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打造先行示范样本。
一是全地域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以联动共享开放创新成果为导向,深入推广自贸试验区投资管理领域、金融领域、事中事后监管领域、服务业开放领域、人才领域等经验,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二是高水平培育壮大开放型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化龙桥片区外资、外贸企业集聚效应,注重延链补链,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对接,推动外资企业就地扩大产能、就近成链成群,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进而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新兴金融集聚区、长江上游专业服务高地、重庆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区。
三是高质量精准法律服务助力企业扬帆出海。充分发挥化龙桥“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法律识别及研究中心”“重庆首家涉侨纠纷法律服务中心”三大承载地优势,搭建涉外法律交流服务平台,定期举办“渝企出海”主题沙龙,强化企业“出海”法律风险防控能力,协助辖区企业便捷高效地连接东盟、融入全球,为建设内陆开放枢纽贡献力量。
四是全方位打造国际化商居环境。围绕“一统四化九场景”,持续推进国际友城美食集聚区建设,深化化龙桥国际化现代社区试点,打造职住平衡样板;深化“四色四务”模式,优化涉外政务服务,加密双语标识标牌设置,强化外语志愿服务力量,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实施青年人才“C位”计划,吸引高素质人才集聚,完善人才服务保障,积极营造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让更多外商、外资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问:重庆企业对外开放是城市对外开放的缩影。作为渝中国企之一的渝商发公司,如何更大力度“走出去”,争当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主力军”“排头兵”?
姚青健表示,关键在于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持续深化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在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和提效增能上下功夫。
一是以拓展大宗贸易为突破,持续深耕冻品等生活资料进口分销领域,深入链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培育强化核心竞争力。
二是抢抓国家扩大二手车出口试点契机,积极响应“渝车出海”部署,大力拓展二手车出口业务,面向中亚、东欧、东南亚等市场大力拓展业务布局。
三是以深化探索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为突破,持续推进公司业务市场化专业化改革发展,进一步夯实人才队伍基础,强化业务人才保障。
四是以深化严明党纪学习教育为统领,持续健全完善内控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化经营、信息化建设,打造廉洁国企,为各项业务健康长远发展提供坚实制度机制保障。
五是以强化目标管理为牵引,全力完成“瘦身健体”“止血阻损”等“三攻坚一盘活”既定发展目标,力争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以上,营收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强化国企担当作为,作出渝商发公司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