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骨科医院)化龙桥主院区正式启用,仅是渝中持续推进医疗资源扩容升级,为群众谋健康福利的一个缩影。

居民健康有“医”靠 幸福生活更牢靠我区强化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七星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中心医务人员检查入住老人健康状况。  本报资料图片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近500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2.5%、家医团队66个……在渝中,“居民健康有‘医’靠,幸福生活更牢靠”,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的温暖与安心。

在渝中,医疗卫生资源富集,在近500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三甲”医院9家,上榜全国百强综合医院2家。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29.04张、执业(助理)医师13.73人、注册护士21.48人。

在渝中,群众的医疗卫生获得感持续增强。

暖心“医靠”送上门当好健康“守门人”

家庭医生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守护人民健康的前哨,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桥梁。近年来,渝中不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家—校—社”三位一体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服务、医养结合探索、残疾人精准康复、医保政策支持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探索签约服务工作优质发展的实施路径提供了有力保障。

“张阿姨,葛婆婆长期卧床,很容易肺部感染……”测血压、测血糖、健康查体、健康评估……朝天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杨欢上门为家住陕西路的葛婆婆进行健康体检。

年近九十岁的葛婆婆因食道癌无法自主进食,只能靠安置胃管维持,但她每月需往返医院更换胃管,十分不便。考虑到葛婆婆的特殊情况,杨欢便带领团队每月上门为她更换胃管,进行用药及健康指导并评估胃管使用情况。葛婆婆长期胃管护理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葛婆婆的家人也都成了杨欢的“头号粉丝”。

上门为签约居民送服务,是家庭医生团队日常工作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场景。在渝中,越来越多的家庭医生走进居民生活,尤其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家医逐渐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自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渝中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紧扣“签、约、服”三个环节,从“搭建服务体系、建立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支撑、优化服务路径”四个方面着力,探索新机制、寻求新突破,不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做细,提升签约服务吸引力和获得感。

截至目前,渝中组建以全科医生+护士+公卫人员为基础,市级专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社区楼栋长、社工等为辅助的“1+3+X”签约服务团队66个,签约居民23.49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2.27%。

接下来,渝中将持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创新工作模式、优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搭建一系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政策支撑体系,推进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医疗资源再扩容

健康福祉再升级

今年9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骨科医院)化龙桥主院区正式启用,标志着该院管理、服务、医疗、科研全面迈上新台阶。化龙桥主院区有开放床位600张,临床科室28个,加上储奇门院区、较场口院区、水土制剂园区,医院总面积达10.2万平方米。

化龙桥主院区划分了门诊部、住院部、急诊部、国医馆、体检中心五个区域,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专门建立了无障碍通道,并配备轮椅、平车、母婴室、尿布台等必要便民设施设备,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使用相关设备快速就医。

近年来,渝中充分发挥区域医疗资源禀赋优势,推进公立医院、社区卫生、中医药传承创新等改革,累计投入资金10余亿元,实施新建和改造医疗卫生建设项目17个,建成以市区级大中型医院为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以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以智慧医疗信息系统为联结的“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居民健康指标在全市持续领先。

而作为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加油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兜住”居民健康需求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渝中积极探索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市区联动建成全市首个社区医疗联合体,开通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检验等服务,形成“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社区管理”的就诊新模式。

截至目前,渝中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站16个。其中,2家中心获评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中心并入选全国百强,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让老人医有“养”老

老有“医”靠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每一位老人追求的晚年生活,而住在化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对这八个字深有体会。

化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家民办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中心针对失能、失智老人配备专业护理、全科医师、中医康复三大团队,提供每日医师查房、每2小时护理人员巡视和24小时护工服务“1+2+24”照护制度,坚持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疾病诊疗、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推进,形成全方位综合服务链条。化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睿介绍,下一步将运用医养结合的信息化系统,推进智能化养老,加快推动医疗床位与养老床位的有效转换。

有能力提供优质老龄健康医养结合服务的场所,远不止化龙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渝中共有养老机构30家,医疗、养老“两证”一体医养结合机构5家,共设医养床位625张;余下25家养老机构与属地医疗机构100%签约合作,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此外,渝中建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1家、社区养老服务站6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29个,积极推行“中心带站”链式服务模式,延伸专业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老年人在10分钟服务半径内享有专业的医养服务。

在渝中,为何有如此优质专业的医养结合服务?这得益于渝中建立“一体式”“嵌入式”及“协作式”三种社区医养模式,以医疗、康复、照护、养老融合为支点,构建“市级医院—社卫中心—社会组织—护理驿站”为一体的医养体系。

今年9月,全市首个区域医养结合联盟在渝中成立。接下来,渝中将依托该联盟探索组建若干“老年人社区健康中心”,由社区卫生中心牵头,联合街道社区网格、社会机构、医疗技术指导单位等组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团队,把健康送上门,让关爱暖人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