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奥运进行中,中国健儿捷报频传。乒乓球,中国传统金牌“自留地”,女单决赛中,中国队的“双保险”顺利会师。都是国家队好手,女乒包揽冠亚军,一场应该喜庆的决赛,却被“饭圈粉”们搅扰了兴致,甚至引发“友邦诧异”,掀起舆论大波。
事情不复杂:陈梦、孙颖莎两位选手凭实力通过奥运选拔,凭实力杀进女单决赛,决赛中双方你来我往,为全世界球迷奉献了高水准的比赛。比赛现场,孙颖莎支持者数量,占据肉眼可见的压倒性优势,这其实无可厚非,支持谁是球迷的权利,只要是理性的、礼貌的。
但让人遗憾和愤怒的是,在现场,很多不理智的“饭圈粉”向陈梦喝倒彩,更有甚者对陈梦做出侮辱性手势;网络上,大量“饭圈粉”四面出击、造谣生事,有的污蔑陈梦“偷”来了奥运资格,有的诋毁教练组“偏心”让孙颖莎打混双“透支体力”,甚至有人对陈梦的穿戴、表情进行无端攻击,其言行臭不可闻,也不值一驳。
“饭圈”,并不是新鲜概念,只是近些年从娱乐圈逐步蔓延到体育圈。对此,官方早有察觉、早有警惕。2021年,中国奥委会就明确表态,号召中国体育健儿“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今年5月的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又表示,将全过程坚决抵制畸形“饭圈”对体育领域的侵蚀。
为什么“饭圈”毒害巨大?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反对“饭圈”?对体育界来说,本是更高、更快、更强的正向比拼,被“饭圈”搞得乌烟瘴气;对运动员来说,“饭圈”将本人推向舆论风口,隐私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比如樊振东、王楚钦便公开发文抵制“饭圈”;对“饭圈”球迷而言,例如此次事件,他们可能并非喜欢乒乓球,甚至都不是真正喜欢球员,只是觉得假装追星是一件时尚和自我感动的事。
人人喊打“饭圈”,必先分析“饭圈”——是什么人在炮制“饭圈”、助推“饭圈”?无风不起浪,有人受害,便有人得益。这几年不断有新闻报道,针对体育“爱豆”早已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从售卖运动员航班、酒店信息,到曝光运动员的生活训练日常获利,再到兜售签名照、合影资格等,粉丝经济催生了“饭圈”。背后的操盘手,有投机取巧的资方,也有需要制造流量和声量的品牌方。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畸形的“饭圈”光靠呼吁,是不可能“自我净化”的。上至有关部门,下到每位球迷,中间还有无数的媒体、自媒体,都应当好扫除灰尘的“清洁者”,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让“饭圈”没有立足空间。因为,中国的金牌没有成色高下,为国争光不能被厚此薄彼。打击“饭圈”,就是维护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