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以生态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渝中充分利用山水融合的都市资源禀赋,统筹规划、布局、资金,因地制宜开展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促进国土绿化与生产生活空间、城市更新提升、城市风貌格局、生态价值变现融合,以生态修复促进全区高质量发展。

为促进国土绿化与生产生活空间融合,渝中以规划统筹为引领,总体规划上,将保障绿色空间作为渝中分区规划的关键要素,科学规划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将珊瑚坝等水域、湿地规划为城市生态公园,划定鹅岭公园绿色空间为城市绿线,明确生态保护强制性管控内容,为寸土寸金的“母城”预留宝贵国土绿化空间。专项规划上,突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编制《渝中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珊瑚坝岛保护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优化完善生态保护格局,布局重要生态修复项目,统筹引领科学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

同时,渝中瞄准发展定位,促进国土绿化与城市更新提升融合。准确把握渝中“两岸青山·千里林带”“三类”“四带”定位,将“增绿”作为城市更新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100亩绿化美化提升建设科学布局在鹅岭山脊线下的红岩公园,结合城市公园设施更新建设和重点污水管网改造,生态修复采用复羽叶栾树、染井吉野樱、香樟、桂花等景观树种,按照植物色彩、季相和属性,在园内山体不同高度交错种植,增强观赏层次感,呈现时移景异的效果,让林相季相变化多彩。红岩公园从山秃水臭的荒野之地变为树绿花香的休憩健身场所,实现城市人文属性与自然属性的有机融合。

此外,渝中依托重点项目,促进国土绿化与城市风貌格局融合。结合可用绿化空间和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确定戴家巷崖壁公园、枇杷山公园老街、两江四岸生态系统黄沙溪段、虎头岩公园4个分布在山脊两侧,且极具老重庆地貌特征的区域开展提质增绿建设。采取保留维护崖壁原有高大乔木、搭建可栽植灌木种植槽及喷灌设施、治理山体水土流失等系列生态修复措施,运用留白增绿、破硬增绿、见缝插绿、修复还绿等多维度绿化方式,形成多层次、多色调的立体绿带,营造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自然流畅、四季多彩的城市自然景观。

渝中还通过合力联动,促进国土绿化与生态价值变现融合。联动渝中区公园管理中心,探索“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与生态旅游、红岩精神、抗战文化等元素有机融合模式,推动鹅岭公园成功申报渝中首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佛图关轨道沿线补植美人梅、红枫等亮色植物,对沿线树木进行修枝排危,不断优化“开往春天的列车”沿线区域植物立体景观效果。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科学开展抗旱保苗、补栽补植、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优化完善生态效果。聚力整体联动提质,大鹅岭片区生态环境提档升级,历史文化彰显特色,生态价值持续提升,带动生态价值外溢刺激全区旅游人次快速增长。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