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工业软件“换道超车”激活新质生产力“强劲动能”

本报评论员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中最核心的是工业软件。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工业软件关键环节取得多项标志性进展,开源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产业发展生态加速完善。

大力发展工业软件,推动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这既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及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的根本所在。那么,在蹄疾步稳走好工业软件发展之路上,作为全市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主阵地”之一,渝中有哪些优势?未来又该如何发力?

近年来,渝中高度重视工业软件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通过强配套、抓招引、促培育、优环境等举措,聚力发展工业软件产业。尤其是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这场“国”字号行业交流盛会以来,更多优质资源、产业发展要素落地渝中,为工业软件产业新一轮发展注入创新动能、提供强力支撑。

在第四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上,渝中发布了《重庆软件天地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根据规划,渝中将高标准实施好“五强工程”,全力打造立足重庆、辐射西部、服务全国的中国软件名园。力争到2027年,全区软信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眼下,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持续深化对工业软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发展工业软件,道阻且长,渝中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渝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应对。

完善工业软件发展保障体系。要坚持细水长流式的投入,不断推动工业软件创新发展,夯实核心技术的底座。要持续完善产业扶持体系,强化人才培育,构筑产业聚才“洼地”,通过新工科教育、产学研用综合实践应用平台等方式,培养综合型、高端型工业软件人才。要明确行业标准,提升工业软件产业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厚植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沃土。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为此,要不断做好招商引资服务保障,做好优化企业服务的“加法”,做实“保姆式”“一对一”“一站式”服务,支持企业提档进阶、做优做精,支持软件产品应用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尝到“开花”“结果”的甜头,让产业发展的土壤愈加肥沃。要加快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建设,不断提升园区聚商选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完善产业链,实现园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融合共进。

面对工业软件发展遇到的挑战与困境,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方同心同向、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多方合力,为推动国产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发展、助力重庆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贡献渝中智慧和力量。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