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之后注意防暑

所谓“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大约在每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处于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天气最为炎热。待到暑退出伏,早晚才渐有凉意。

一、哪些人群最容易中暑?

1.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退化,对环境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缓,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2.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往往依赖看护人安排行程、调节环境、补充水分,应给予额外的关注。

3.慢性病患者,尤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服用某类药物的人,对高温的影响更敏感。

4.近期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的人群,更易中暑。

5.需长时间在户外或者高温环境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体育运动的人员,极易中暑,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绿化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

二、如何预防中暑?

1.喝糖盐水,及时补充水分、盐分和矿物质。养成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2.细心规划行程。高温天气,尽量少安排外出的活动,如需出门,则避免在户外停留时间过长,避开正午时段,户外时间尽量安排在10点前或17点后。

3.出门注意防晒、降温。多选择轻薄、宽松、浅色的衣服,出门时佩戴宽檐的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尽可能选择阴凉处行走或活动,避免太阳直晒。

4.尽量待在凉爽室内。当气温超过32℃时,建议开启空调降温。尤其午休或夜间等睡眠时间,室内温度以26℃左右为宜。

5.避免将儿童单独留在车里,不要在车内睡觉。车内是一个很容易迅速升温的环境,停好车后准备离开时一定要清点随行的人员。

(来源:渝中疾控)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