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国际范 引领新潮流寻访重庆人心中历久弥新的“大都会”

5b5fcfa4be840f15e15047acd99dc4a7_yzb0712004_001_01_b.jpg

焕新升级后的重庆大都会东方广场。  

9f7929f8cdb36ec111f20de5b1d702c5_yzb0712004_001_02_b.jpg

与大都会东方广场同岁的黄桷树。  

1cdbe3b07ab9d7268412ef840605e0a8_yzb0712004_001_03_b.jpg

黄桷树空中花园。  

999d928b00b39beeb17882b24dd38741_yzb0712004_001_04_b.jpg

大都会东方广场五至七楼组成的“绿野新天地”。

你知道宫廷菜的翘楚厉家菜和香港富豪酒家吗?

或者换个问法,你吃过米其林吗?

与米其林沾边的餐饮品牌,无不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

很巧的是在重庆直辖纪念日的前后脚,全球首家米其林二星中餐厅——厉家菜和连续14年获得米其林一星的香港富豪酒家先后落户重庆,最终签约在解放碑,在同一个商场里做了邻居。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信号。

你所不知道的厉家菜

重庆直辖纪念日第2天,我有幸在签约仪式上担任了厉家菜传人厉晓麟师傅的分享嘉宾,当天的下午茶中,聊天的一个细节让我记忆犹深。

厉师傅说,真正意义上的宫廷菜,对食材的精细与挑剔程度是今人难以想象的。内务府为宫中挑选肉猪,一个硬标准是只能用25公斤的猪。因为经过他们反复验证,25公斤的猪没有乳猪的奶味,也没有成猪的膻味,这时候猪的肥瘦刚好合适,皮的厚薄也恰如其分,口感精妙,缺斤少两都不行。只有一次例外是皇帝带着厨子外出,路上要从民间征收肉猪,实在收不到了,最后做出一个妥协:不超过60斤的也可以。羊也是一样,康熙35年前,吃羊只能吃乌珠穆沁羊,康熙35年后,太后总算又松口扩大了产地:除了乌珠穆沁,阿尔卡羊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些菜谱与对食材的要求,录在册子里,被当时一名曾在清朝宫廷内务府官至二品的美食爱好者精心抄录分类保存,这位美食爱好者在内务府垂直分管内容就包括御膳房,他是如今厉家菜传人厉晓麟师傅的曾祖父厉顺庆老先生。

这就是宫廷菜,无计金钱与人力成本的坚持,在技术上形成了无限精进。

入渝米其林不止厉家菜

米其林二星的“有点东西”,历经了四代人的打磨。

每一道菜都有出处、有依据,演变中,厉家菜也有作为餐厅的独特运营模式。传闻的“任性”指的是不点菜,上套餐,实际上这个做法也来自宫里。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在预约时提出需求,套餐中会包括点到的菜,但随之也会调整其他的菜,因为食材昂贵,要保证新鲜又避免浪费,也因为每一道菜的做法与口味不尽相同。

有些菜只吃一两口立刻惊艳,多了慢慢平淡,有些菜则要多吃一点才能感受到妙曼与精巧。套餐中上菜的先后、凉热、多少,对餐饮的体验都会不同。

在宫里,买菜是学问,做菜是学问,上菜布菜亦是如此。

另一个“任性”的评价来源于预约。“美国总统都要预约三个月”这是真实发生的,其实这并不是一种饥饿营销式的矜持,而是因为要等待食材长成,猪是在25公斤,虫草要刚刚长出菌丝,天然食材最精妙的时刻一生中也就那么几天。

“厉家”的招牌挂在墙上,题字者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英国前首相梅杰、比尔·盖茨、金庸、梅葆玖、成龙等名人也曾是厉家菜的座上宾。美食家、专栏作者蔡澜还专门写文章称赞过厉家菜。

另一个米其林的经典传奇

厉家菜,无疑是稀缺的。已经签约的另一家“富豪酒家”也不遑多让。6月14日,香港富豪酒家与重庆大都会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连续14年荣获香港米其林一星的富豪酒家正式落地大都会东方广场。

富豪酒家连续14年获得米其林一星的精彩表现也在业内有口皆碑,它所呈现的最经典的招牌菜“阿翁鲍鱼”,在TVB剧中出现时隐含着有富人出没的暗示。

从铜锣湾到解放碑,需要的不仅仅是烹饪技艺,对富豪酒家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对落地城市的未来预判,以及对落户环境的认可——毫无疑问,重庆大都会东方广场“绿野新天地”的气度完美地契合了它的需求。当然,香港富豪酒家签约落户重庆,更有同为港人的血脉相通。

直辖后最早的港渝合作

1997年,香港回归,重庆直辖。

彼时现今大都会的位置叫作依仁巷,入口正好在大阳沟菜市场的中间。入口处有打苞谷泡(爆米花)的,有划黄鳝的,还有做春卷皮的,进去后可从五一路出来,里面小巷多,七弯八拐,路有点小坡度。这条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晚期。其时,重庆城的中心正逐渐从码头林立的下半城向上半城迁徙。抗战时期,由于地处上半城中心位置,依仁巷愈发兴旺发达,成为当时重庆城有名的富商聚居地。它曾是解放碑地区最出名的“贫民窟”,但又是改革开放后重庆市最早一批生意人发家致富的地方,禽蛋、水产、干货、糖果、副食、日杂、餐饮……什么好卖就摆什么摊,个体餐饮和百货业便在依仁巷这个“贫民窟”里生根发芽,改革开放后,风生水起,旺商利财。

在老重庆人口中,依仁巷被称作重庆“第一巷”。依仁巷里大都会广场的出现,让香港、和记黄埔等原本与重庆离得很远的名字,从TVB碟片里一步迈到重庆人身边。

依仁巷初探重庆人商业野心,大都会让重庆与时尚大潮血脉相通。2015年,首富大对决,赌王之女砸49.5亿港元,大都会转手香港汇贤产业信托。

这一次叫作“大都会东方广场”。同样的香港血统,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直辖那年一样,代表着港人对重庆消费力的信心,或者说野心。

改变仍在继续。2015之后,坏消息是智能终端让实体商业迎来时代的困局,但好消息是几乎所有的短视频平台都在疯狂刷着重庆城市的8D魔幻,汹涌的人潮涌进解放碑,几年间,商业的诉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都会东方广场谨慎地进行着变化,围挡是遮了个严实。只有常去的人能看到,山茶花广场开放了、顶楼花园也开放了,其中最为打动我的是那一棵27年的黄桷树。那棵树是直辖那年种下的。

经过几番不声不响的改造,商场高区已经与花园衔接,绿植延伸到室内,那棵树在绿叶葱茏中并不显眼,27圈埋藏的年轮里暗藏着港人与重庆风雨寒暑的命脉相连。

老重庆人的时尚白月光

1997年的重庆人尚未步入初代互联网,没有奢侈品的概念,“城里人”的自豪感在Chanel、Maxmara、Boss、英皇珠宝等一线大牌面前被击溃。

走在重庆史上风口浪尖的女士们,在阿利与艾德普及了对西餐的认知,在重庆第一座真冰滑冰场里记下了初恋的高光时刻,在环艺电影院门口排过《终结者2》长达两小时的队伍……

当年,70后是时尚消费的绝对主力,80后正值青春开始憧憬。物换星移,70后和80后正在让出主场,而新的时代里,更新锐的消费场景俯拾皆是,消费场景俯拾皆是的新时代,重庆人对大都会的记忆却停留在27年前“哇噻”那一刻。

这些滤镜,因时光的加持,让“大都会”三个字,在一代人眼里具有了独特意义。

在我这一代,大都会是时尚消费赛道的“白月光”。 

如今的重庆依然需要大都会

在城市网红经济尚未爆发前,重庆人用自己的消费热情,留下了在大都会的美好时尚记忆。而近些年,重庆正在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解放碑商圈,重庆来福士空中连廊、罗汉寺妙街等业态不断进入大家的视线;聚焦首店、首牌、首发和首秀的“四首”经济,解放碑—朝天门CBD进一步打造“城市秀场”;美食酒吧、舞台剧场、灯饰渡轮灯光绚丽,在渝中半岛上演着长夜未央……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渝中区国际化消费场景不断上新。近年来,解放碑商圈凭借其强劲的人流量、丰富的国际知名品牌资源以及卓越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市中央商务区之首。

在中国所有的大城市中,没有哪座城市,能够像重庆这样,将城市空间利用得如此到位,轻轨竟然可以直接从居民楼穿过;立交桥可以设计成上下5层;8楼能停靠汽车……而这些游客无论是被什么打动而来到重庆,都很少有人到了重庆而不去解放碑。

解放碑是重庆的象征,那一座碑是重庆人的精神堡垒。而大都会东方广场离它的直线距离仅有80米,步行一分钟。这是先天优势,无法复制的先天优势。

无论什么业态,这个距离都堪称“黄金口岸”,而作为“餐饮口岸”来说,占据了地理位置优势、区域商业品牌影响力,以及已签约的高规格龙头商家,强劲的人流量和国际化消费场景,毫无疑问会提供充足的市场潜力。

每一个行内人都不得不承认厉家菜与富豪酒家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稀缺性,谁能知道,他们会不会是重庆人享受大都会东方广场的一个环节;谁又能知道,他们会不会是游客来到重庆的又一理由呢?

重庆与香港似乎总在某些地方有冥冥中的缘分。

1997年,重庆直辖、香港回归,岁月中的光华凝聚着某种特殊的情感,此刻我们谈及的共生共荣,在那一刻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从西南重镇到东方之珠,从山水汇流到月色如诗,重庆人性格火热而泼辣,港人则说自己“胸口一个勇字”,勤勉肯干,远隔千山万水,却铸就着近似的文化精神。

繁花迷人眼,那些都市中令人眼耳口鼻舌愉悦的物质多美好,直辖经济的巨舰启航便不再停歇。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