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动脉,关乎群众幸福感和城市温度。为解决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近年来,我区深化老城区交通“微循环”线网打造,推进小巷公交绿色发展,保障了民生优先、公交优先,让群众出行更省心、更舒心、更暖心。
定制健康专线
便利群众就医
“家门口就能坐,出行就医更方便了!”家住大坪街道马家堡社区的张女士点赞道。近日,重庆首条“小巷公交—便民健康专线”3238路在袁家岗正式开行,该小巷公交可将市民、患者直接送至重医附一院内门诊部和住院部楼下,方便市民就医。
重医附一院位于大坪腹地,院内停车位仅有600余个,但每日进出医院的人员约有3.6万人。为切实解决重医附一院停车难、周边因停致堵、通勤出行不便等难题,区交通运输委、重医附一院和公交企业等部门、企业携手,开行首条“小巷公交—便民健康专线”。
经过线路审批、运营管理、安全责任划分、五小设施完善建设等关键环节,3238路公交线路得以顺利开通,串联起重医附一院周边社区、学校、企业、商圈,有效打通群众出行和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
打通背街微循环
解决出行难题
从人民支路到静园,从家到菜市场,这段1.1公里的路,是残疾老人杨先生每天买菜的必经之路,对于肢体二级残疾的杨先生而言,这段路程,让他拄杖前往,十分费劲。自3209路大溪沟静园环线的小巷公交开通后,杨先生单程行走的时间从以往的半小时锐减到5分钟,这条“买菜之路”变得平坦顺畅,幸福感十足。
从几人座小车升级为中车纯电动巴士,这些年来,杨先生亲眼见证了小巷公交从无到有、从小变“精”。“升级后的小巷公交极大方便了腿脚不利索的居民,这为居民做了好事,很贴心!”
如今,我区已开通小巷公交3200、3201、3208、3209等8条线路,打通了城市交通运行的“毛细血管”,形成了重庆公交独有的城市流动风景线。
聚焦民生需求
擦亮“流动名片”
爬坡上坎、迂回曲折……一直以来,受特殊的“山城”地形地貌所限,渝中许多背街小巷弯多坡陡、道路狭窄,是城市公交难以触及的“毛细血管”,群众出行多有不便。
为了让背街小巷的居民实现“出门有车坐”“零距离换乘”,自2020年开始,区交通运输委会同多个部门“死磕”坡陡路窄设站难、车辆夜间停放难、小巷公交五小设施配置不完善等“老大难”问题,在全国首创开行小巷公交,突破传统车型,弥补常规公交车型无法通达狭窄、坡陡、弯急道路的短板,优化城市公交线网,有效缩短了城市次支道路群众聚集区与周边商超、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的时空距离,群众出行品质显著提升。
接下来,我区还将持续优化线网布局,拓展公交覆盖范围,快速响应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合力推进渝中交通强区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交带来的便捷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