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绿地增花添彩扮靓市容、小微停车场建设便利交通出行、“劳动者港湾”提供暖心服务、数字化管理助力城市“大脑”更智慧……
城市发展处处见“人”,城市治理服务于“人”,城市治理与群众息息相关。一座城市的温度,就体现在钢筋混凝土之上的治理理念和水平。
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在“四化”现代都市、“四区”首善之地基础上,迭代提出着力打造“六个新高地”目标。其中,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高地则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赋予重庆的重大任务;探索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新高地,则是基于渝中区情区位、发展阶段决定的使命任务。
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治理。当下,渝中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聚焦人民群众需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力释放“治理样本”效应,充分发挥全域城区扁平化管理优势,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安全城区,探索形成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渝中样本”,在重庆迈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力争到2027年,渝中城市整体智治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宜居韧性智慧安全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探索形成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渝中样本”。
积极推动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战化走在前列。突出三级贯通、多跨协同、一体运行,深化区、街道两级中心协同工作格局,加快构建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丰富完善城市综合体征指标体系,持续推进全区“一件事”典型应用开发,加强多个关联“一件事”向“综合场景”集成,不断完善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的闭环工作体系,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扎实推进“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聚焦强化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链条协同,加快完善急用先行领域统筹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构建职能清晰、队伍精简、协同高效、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行政执法新格局,推动城市治理从条块分割向整体协同转变。
全面提升韧性城市建设水平。充分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归集城市“神经网络”大数据,加快补齐城市运行和治理短板,建立城市安全风险化解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动能源、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提升城市空间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生态韧性,持续增强全域聚合力、免疫力、治愈力、恢复力、发展力,确保城市日常情况下高效运行、极端情况下安全运行。
深入推动全域精准化服务、精细化治理。进一步推动街道职能体系和“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度融合,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网格精细化治理水平,自上而下层层放大治理效能。以“绣花功夫”抓实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综合配套品质,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持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坚持以文兴城、以文化人,更好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教育人、感召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做亮“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提档升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打造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广泛开展“渝中有礼”等文明教育品牌活动,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成果,全面营造人人争做良好道德风尚建设者、社会文明进步推动者的浓厚氛围。
稳步推进平安渝中建设。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有力抓好政治安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一体推进平安渝中法治渝中建设,扎实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渝中实践,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能力,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坚决确保渝中全域绝对安全、绝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