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文明新常态 保持创建好状态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可见,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座城市的发展高度和发达程度。

渝中高度重视文明城区建设工作,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构建“1124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战略中,努力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不断提升城区功能品质,人文渝中魅力更加彰显,全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文明的新常态,保持城市的好状态。

文明新风劲吹,要敢于自亮“家丑”。渝中连续12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区”称号,完成了12张“首善答卷”,但文明城市创建“考题”长新、文明建设要求更高。要完成“12+n”的文明“加分”,就要主动复盘、对症开方,精准施策改好每一道“错题”。立足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全覆盖排查“体检”,对已经暴露的个性问题“露头就治”,对“潜伏”较深的共性问题“深挖溯源”,真正实现全方位整改、全流程预防。

文明新风常吹,要保持随时“作答”。文明建设只有“加油站”,没有“终点站”,更应该融入日常、保持经常。要坚持工作标准,吃透掌握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对标对表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法、常态长效推进,切实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预防“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思想,真正做到时时“作答”、永不“交卷”。

文明新风遍吹,要引导人人“当家”。作为中心城区、发展大区,渝中的城市与人,早已血肉相连、相融共生。文明,既是城市的发展成色,也是居民的幸福底色。如果说,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常态长效是道“新考题”,那么,每一位渝中人都是“答题人”。只有人人行动自觉、时时文明在线,才能协力握紧“作答笔”,让这座生机勃发的城市青春常驻。因此,要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推动文明创建向全社会延伸、风尚培育向各行业拓展、宣传引导向全领域浸润,真正形成全民创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文明城区创建,离不开渝中干部的齐心协力、团结拼搏,更离不开渝中人民的积极响应、信任支持。新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坚持全面创建、全民创建、全程创建、全域创建,真正让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融入发展大局、落到工作实处、走进百姓生活。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