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公园停车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考验。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渝中区,医院、商圈停车“一位难求”,还有大排长龙的旅游大巴车……停车难题成了城市的“心病”,也成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停车问题折射的是城市治理的大学问,细微之处方显功夫。渝中区深入挖潜有限的土地资源,下足“绣花功夫”优化停车位供给,成效显著。
聚焦居民需求
小微停车场便民惠民
在石油路街道新元居小区,沿着居民楼间的马路向前驶,拐个弯,豁然开朗。新建的小微停车场宽敞整洁,白色标线划分出34个停车泊位,栏杆、梯道、排水设施等一应俱全,过去无人打理的闲置地“华丽变身”,解了周边居民的燃眉之急;
在菜袁路煤田宾馆旁的空地上,曾经堆积的杂物和僵尸车被清理一空,新铺设的柏油场坝上标线清晰,16个停车位粉刷上了黄白相间的靓丽色彩,进出口还配有智能停车闸,极大地减少了周边道路车辆违停现象;
在高九路道路一侧,原本闲置的边角地焕然一新,30个停车位整齐排列,一举解决了周边小区消防通道被违规占用问题,也减轻了上班族们下班“抢车位”的焦虑;
在长滨路的大唐诺亚小区旁边,一处尚未动工的空闲土地被利用起来,平整路面、划设标线,20个停车位为周边就餐的食客和漫步滨江路的游客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红岩公园,3个片区设有60个停车位,市民可其乐融融全家出行,尽享迷人鼠尾草花海、欢乐儿童乐园、俯瞰城市美景……
点位多、分布广,在渝中区,小微停车场的功能被发挥到了极致。利用部分城市零星用地、闲置用地、桥下空间等地块建设,渝中区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展停车位增量,把小微停车场建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以前小区的边角地带杂草丛生、围墙半垮,脏乱不说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张海荣是新元居小区的老住户,一家三口在这里住了10多年,谈及新修的小微停车场,他连连点赞。“边角地修成停车场,派上了大用场。娃儿回来有停处,也不用半夜出去挪车了。”张海荣笑道。
截至目前,渝中区建成小微停车场14个、新增小微停车泊位615个,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服务市民生活
共享车库停车无忧
在人流高度集中的医院,停车问题无疑是让市民感到看病就医“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位于中山二路,每天人来车往,尤其是在高峰时期,入院车辆往往占道候停堵成长龙,过往市民和就诊群众都堵得“打脑壳”。
“儿童医院停车位不多,门口经常排队,(下转2版) (上接1版)就算进去了也要到处找,特别耽误时间。”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陈先生说,“等到共享车库开了就好了,几百个车位不愁停。”
陈先生口中的共享车库,是原本与儿童医院有着一墙之隔的文化宫停车库。
“儿童医院周边交通是市民关注的重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扩容的角度出发。”据渝中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文化宫停车库建成,设计车位720个,充电桩等设施配备齐全。为充分利用公共停车资源,渝中区积极协调各部门,通过拆除围墙、迁改线管、移植树木、铺设道路,成功打通了儿童医院与文化宫车库之间的通道连接。
目前,该项目已全部完工。届时,前往儿童医院车辆可从连接通道直接进入文化宫车库,群众步行100米直达门诊部。可以预见,中山二路的交通环境将有质的飞跃,入院车辆挤占道路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
这并不是个例。驶入大田湾体育中心的地下停车库,从15区通道出门,经游泳馆,可从跳伞塔旁的大门直达第四人民医院。下一步,4区通道处将增设直升电梯,可进一步便利就诊市民。
盘活现有停车资源,渝中区主动开动脑筋、大力探索创新,多方协调做好共享车库项目,成效初显。未来,渝中区将加大共享车库建设,着力提升广大市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保障游客出行
旅游大巴停靠有序
今年7月-8月,渝中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278万人次,渝中文旅市场一片火热,都市游、文化游、街巷游全线飘红。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车们忙碌地穿梭于大街小巷,俨然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在“网红打卡地”李子坝轨道站,不断有旅游大巴车靠停下客港湾,下客即走,驶往前方的临时停车点。观景平台上,大批游客聚集在此,他们举着手机和相机,迫不及待地想要捕捉到列车穿楼而过的精彩瞬间。
咔嚓一声,鲜艳夺目的浮雕墙、堡坎上生机盎然的绿植、绚烂绽放的三角梅、驰骋的轻轨,震撼美景录入相框。收获满满的游客们欢笑连连,步行至临时停车点上车,前往下一个景点。
不仅是李子坝轻轨站,在湖广会馆、洪崖洞、长江索道等游客必去的景点处,旅游大巴车们有条不紊地排队下客,车辆整整齐齐地停放在停车点,为游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如此的井然有序,离不开渝中区的精心管理。据了解,为减少旅游大巴车对日常通行车辆的影响、缓解道路拥堵,渝中区城市管理局积极会同区级相关部门,就旅游大巴停靠点位、经营管理、节假日期间交通临时管控方案进行组织协调、实地勘察,在平衡各方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精细“最优解”。
当前,综合道路资源、交通拥堵情况及道路等级等因素,渝中区分别在长滨路路段、湖广会馆桥下、菜园坝集散中心设固定大巴车停靠点3个(全天24小时),在李子坝轨道站设临时停靠点1个(限时30分钟),在五一路、大轰炸遗址、洪崖洞嘉滨路、山城巷、长江索道设临时上下客点5个(限时10分钟),共设旅游大巴车停车位116个,营造了畅通有序的道路通行环境,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詹米璐王彩艳陈佳佳图/赵欣
(原载于《重庆日报》)
亮点》》
深入挖潜分片区实施停车治理
渝中区是重庆母城、开放窗口,承担着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等重要职能,优化停车位供给及管理,事关交通畅达、群众生活,既关系发展大局,也关系民情民生。
今年3月,渝中区召开了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优化停车位供给与管理相关工作。按照工作安排,渝中区城管局成立了工作专班,通过普查城市停车设施和土地资源,统筹推进全区停车治理工作。
根据区位特点,渝中区将各管委会及属地街道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梳理各类符合条件的停车点位,安排专人进行实地勘察。
“渝中区山高坡陡,停车用地非常有限,所以‘盘活’将是停车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渝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便民导向,渝中区将持续深入挖潜,强化系统观念,全力以赴加大供给、优化布局、提高利用率、提升智能化水平,力求开放更多停车场所,不断提升市民游客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