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民居因何而建,它有怎样的特殊之处,又经历了哪些兴衰?5月18日,重庆湖广会馆·渝州书院邀请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舒莺走进重庆湖广会馆,以《千秋家国,避世桃源——中国碉楼民居文化漫谈》为主题,为听众送上一场碉楼民居建筑文化讲座。
碉楼是人类历史上不同地域、族群抵御外来威胁而建造的封闭式多层建筑。由于时代变迁,碉楼基本功能丧失,只有少数得到持续使用。在注重聚族而居、家国情怀深种的中国,这种特殊形态的民居却历经变迁,蔚为大观。席间,舒莺向听众展示了中国碉楼民居图谱,让大家从大量图片资料中看到客家围屋土楼、藏羌高碉、巴渝碉楼、贵州屯堡、开平碉楼等多种典型地域的碉楼建筑。
随后,舒莺讲起中国碉楼民居的兴衰,碉楼民居建筑的基本防护、传统礼仪、空间文化、细节装饰、题名匾额文化等文化特征,并分享她对中国碉楼保护利用的个人见解。她认为,封闭围合的碉楼是中国古代战争与动荡的产物,是一部用土石书写在大地上的关于对和平生活渴望的史诗,前人的桃源梦想。保护和利用好夯土碉楼建筑遗产既是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为当前的乡村建设提供了环保设计探索的创新思路。
这场主题讲座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重庆湖广会馆·渝州书院院长张德安说,舒莺在中国碉楼民居文化研究上独辟蹊径,既扩大了国内众多碉楼研究者的视野,也给从事历史地理和人居文化工作的青年学者作出了榜样。
讲座前,热心市民还向重庆渝中母城文化发展公司、重庆湖广会馆·渝州书院捐赠了新编《曾氏家谱》十二卷。记者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