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本报资料图片大同实验学校语文课堂。大田湾小学开学典礼。校级运动会。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首次提出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凸显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分量。
这一年,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区紧紧围绕“146”教育发展总体思路,即紧扣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个目标”,深化“人文渝中,尚品教育”建设,培育造就好学生、好老师、好学校、好教育“4个好”,重点抓好“双创”“双新”“双减”等6个“双”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一年,面对疫情“大考”,全区教育系统担当作为,600余名区教育系统志愿者挺身而出,日夜奋战,舍小家为大家,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与此同时,广大教师以线上教学的形式与学生暖情相伴,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人民教师的入职誓言,谱写了师生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感人诗篇。
做优教育资源校园整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复旦中学以锤炼教师队伍、促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抓手,为渝中教育质量提升贡献力量;石油路小学以“五育互育”为指导深入推进活力教学,分层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巴蜀幼儿园认真践行“创造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办园理念,不断丰富和提升“品牌巴蜀·精品幼教”的办园内涵和品牌影响力……
在渝中,像复旦中学、石油路小学、巴蜀幼儿园这样因地制宜,促进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校园还有很多。2022年以来,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在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广泛互动中做出新思考、实现新发展,构建了区域教育和谐共荣的教育新生态。
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同时,我区其余各类教育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学前教育方面,去年我区努力扩大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增加园舍面积2300余平方米,增加公办学位近180个。全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5.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8%。
普通高中方面,我区持续开展“普通高考综合改革研究项目”,推进普通高中高质量、多样化发展。特殊教育方面,健全完善以特教入学为主,随班就读为辅,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加快推进融合教育……一所所群众满意的优质学校接连涌现,一门门精品课程为学生成长给予丰富、优质的滋养,呈现“百花齐放”的教育发展良好局面。
2022年,随着渝中持续推动“双减”落地落实,学生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校园里,“双减”之下的学习生活焕然一新——增加体育课程、严控作业量、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课后托管服务……这些变化,是“双减”在渝中各校落地见效的生动注脚。
为扎实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2022年以来,我区不断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深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把好“监管关”,严格规范培训服务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符合资质、违规办学的机构;完善家校协同机制,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现良性互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截止到去年12月,全区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超过98%,实现提供服务、满足需求两个100%。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自信、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优良品质,是每一位渝中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这也是渝中能否推进好、落实好“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2022年,我区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教育高地、德耀渝中”一校一品德育品牌建设为主要抓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树魂、培根、润土。
2022年4月,我区“行走的思政课”正式启动,通过挖掘、利用当地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场馆等阵地资源,设计一批思政研学路线,研发出一套特色思政课程,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帮助青少年儿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行走的思政课”,是我区通过整合宣传、教育、文旅、党史等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成果,现已形成覆盖46所中小学、5万余名学生的“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
除了“行走的思政课”,我区还开展了“献礼党的二十大”“学宪法讲宪法”等各类主题教育30余个,德育教育走实、走深,更走心;持续推进“一校一品”建设,5所学校获评市级德育品牌,5所学校获评市级“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德育工作成果斐然。
此外,全区各中小学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依托价值追求引领品牌,依托文化积淀品牌,夯实基础创建品牌,涌现出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有特色、见实效的中小学德育品牌,积累总结了大量优秀典型经验。
在强化体育锻炼方面,各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体育课程开课率、“阳光体育活动”普及率和大课间活动开展率均达100%。
人文渝中,尚品教育。我区将紧紧围绕“146”教育发展总体思路,奋力绘就更加美好的教育新画卷,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渝中发展新篇章贡献教育力量。
强化人才引育师资力量充盈队伍结构合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2年以来,我区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办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提师德、强师能,从全局上加强“三支队伍”(干部队伍、高层次人才、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汇聚强大动力。
2022年9月,我区开展了2022年“感动渝中·最美教师”推选活动,经过层层推选,10名教师被推选为2022年“感动渝中·最美教师”。
在这些教师中,有的身体力行,积极推动“双减”落地;有的积极投身抗疫,共筑渝中防疫屏障;有的远赴巫溪、凉山等地支教,助力乡村振兴……虽然这些老师来自不同学校、承担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但他们有着共同的优秀职业品格。他们美在“德”、美在“能”、美在“心”、美在“行”,美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美在对初心使命的坚守。他们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充分展现了我区优秀教师的时代风采、教育自信和责任担当。
这10名“感动渝中·最美教师”,是广大渝中教师立足本职、不懈耕耘的缩影,也是我区聚力打造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的缩影。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广受社会尊重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既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根本性的民生工程。
为此,我区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通过筑、学、诺,锤炼“四有”老师。各中小学校利用集中学习时间,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注意用先进文化涵养师德;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举行教师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讨论;将师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理论学习和研修,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
此外,我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3名教师获评市“新时代”好老师、1名教师获评市教书育人楷模,200名教职工获评年度“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
记者刘侃/文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刘侃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