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梯“寻味”

■胡雁冰

“上半城,下半城,上上下下走死人。”

曾有人带着些骄傲的口吻“抱怨”的地方,是长江嘉陵江两江环抱的渝中半岛重庆“母城”。而上上下下必经的通道就是有名的“十八梯”。

“地势刚险,重屋累居。”(《华阳国志·巴志》)是这样说重庆的。老十八梯更如后一句话。此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城市中心,上到较场口,下至厚慈街,历经岁月演绎,这些长长短短的梯坎街巷纵横交错,逐渐形成了十八梯“鱼骨”状的街巷结构和“蛛网”般的城市肌理。因了这些,十八梯的市井之乐、生活之情、城市之根便有了许多让人向往和回忆的独特味道。也因了原住民和新来者的友好共居,此地的生活味才更加浓烈。也吸引我走进改造后的十八梯,与原来对比,寻找那浓郁的生活气味。

原味

公元1371年,明戴鼎筑“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形成重庆“母城”城市格局。明清时期,下半城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十八梯周边的南纪门、金紫门、储奇门一带,有川东总镇都督府、药材行帮市场、清真寺、马王庙等,交通便利、市井繁华,此地逐步成为重庆“母城”的人居商贸集散地……

十八梯的改造,并不是全部推倒重来,仍保留了原“七街六巷”的大致脉络和走向,街巷的名称原汁原味没有改变。那些适应密集房屋和狭窄小巷而生长的、歪歪扭扭的、株型各异的黄葛树,成了十八梯生生不息的象征。约百米长的原始石岩、崖壁和部分堡坎经过清理、修葺,配以灯饰。古朴厚重中,给历史记忆焕发了新的光彩。难怪《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肯从这里路过!

生活的原味,渗透到古建筑、旧街巷、老树木里,不仅有喜怒哀乐,还有爱恨情仇。在十八梯,更是有仇恨!因为较场口大隧道惨案的一个重要出口在这里!1941年6月5日,这是一个永远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在日本飞机持续五小时的“疲劳”轰炸中,十八梯、演武厅和石灰市防空洞隧道发生了避难者窒息践踏伤亡惨案,遇难者约2500人,酿成举国甚至世界为之震惊的“六五大隧道惨案”。

但日机并未摧毁重庆人民的抗战意志,“愈炸愈强”的标语书写在十八梯建筑的断壁残垣上,彰显着重庆这座城市的坚韧不屈。历史经验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四川不灭,中国不亡!十八梯的市民代表了重庆人是倔强不屈的,也代表了中国人是英勇无畏的。

韵味

曾经的十八梯,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擦皮鞋、补皮鞋、掏耳朵、拔火爟、修脚、做木工、做裁缝、卖小面、卖烧饼、补锅补碗、卖报纸杂志、卖针头线脑、磨剪子启菜刀、喝茶打麻将的人们,活动于石梯两侧的室内或街边。 

“破铜烂铁牙膏皮,拿来换钱。”这是过去收荒佬在十八梯主街的吆喝。此声音在改造后听不到了。如果有,会变成“旧彩电旧冰箱旧电脑拿来卖。”不谈钱,谈钱不亲热,卖了自然有钱,彼此心知肚明。吆喝的味道没有变,吆喝的内容却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鲜。生活的韵味最美的当是美食。在下回水沟街行走的担担吆喝道:“凉粉凉面麻辣的。”大热天,流汗很多,口干舌燥,心急火燎,看一眼口舌生津,闻一下神清气爽。于是赶快要一碗,有滋有味地囫囵吞下,完了还不忘咂咂嘴:真好吃!惹得在跳蚤市场摆摊卖小百货的人们,忍不住吞口水。

在厚慈街的神仙茶馆里,来一碗盖碗茶,一边陶醉在重庆沱茶的清香里,一边有意无意打量破石立针的黄葛树那盘根错节的发达根须,生活的烦恼会抛诸脑后。因那顽强的生命力,还有茶馆“品茶知雅,闹市寻幽”那副对联,给予了人们进一步面对困难生活的启迪和信心。

回味

十八梯凤凰涅槃,是一次充分体验民意的决策。2010年6月12日《重庆晨报》:“十八梯拆不拆,老住户说了算”。6月20日下午4点30分,在公证员的监督下,6389位十八梯原住民以96%的赞同票,同意实行危旧房改造。

除了延续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原有的“上坡下坎,弯弯拐拐”,对危旧的老建筑坚持以原位置、原高度、原尺度、原材料进行保护修缮,体现一个“原”字外。还通过传承、植入、创新“巴渝文态、建筑形态、新特业态”,挖掘、提炼、打造“十八件、十八味、十八景”等新业态、新景致、新体验,突出一个“新”字。

现在来十八梯的游客中,不少是故地重游的曾经的老居民。当年他们住的大多是破旧不堪、结构简陋的竹木房、板壁房、油毡房、砖柱夹壁房等危房,每遇大风大雨,总是担心屋顶和墙上的东西会突然垮下来。没有卫生间、没有天然气、也没有正规厨房,不敢用大功率电器,一家几代人挤在逼仄的空间生活、起居……

现在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古井春风、花街鸟语、善果夜灯、响水茶香、佛崖夕照、于公挥毫等新景致。人们一一走过,会回想起邓希贤(小平)曾走过梯坎来到太平门,坐上开往法国的轮船,踏上求学和革命之路;刘伯承曾在这里经营药铺,此地成为革命人士的秘密接头处;于佑任曾在此留下诸多墨宝,其中就有唤醒大后方民众的《新华日报》报头,厚慈街街名也是他所改;“天风古琴社”是当时高雅会所中最出名的一个,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其中,那里就有冯玉祥将军出入的身影;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受到挑水工那道独特风景的启发,绘就了《巴人汲水》国画巨作……

人们为什么怀念过去的景,留念逝去的味?通过走访十八梯,我突然感悟:是现实的好对比了以往的痛;是过往的苦浓烈了今日的甜。乡愁也好,厢念(对老街坊的怀念)也罢,都是人们不能割断、不能舍弃的情感原点。忆昔念旧,是人走向老化的情感归宿,它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未来将来,不舍初心。

作者简介:胡雁冰,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南岸区作协常务理事。出版的长篇小说《挺进者陈然》获得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

编辑: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