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钱币,本来是怡情的收藏爱好,但不法分子却利用这些收藏品,干起了坑蒙拐骗老年人的勾当。为了让更多老年朋友避坑,近日,区法院、区检察院联手对行骗套路进行了揭露。
“老年人信息较为闭塞,鉴别能力不强,且有一定的积蓄,对理财和健康的渴望较强,不法分子往往就是钻这些空子。”据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他们办理的涉养老诈骗案件中不难发现,养老诈骗多为团伙犯罪,罪名涉及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
以一起销售收藏品为名实施的养老诈骗案为例,被告人陈某某与他人成立收藏品公司,招募大量工作人员,用话术、发传单、赠送免费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到公司购买收藏品,作出公司可高价回购、高价代卖、上市交易、组织拍卖或定期返利的虚假承诺,以短期内将有巨大的升值、收藏价值为由,诱骗老年人以超过市场价几倍的价格去购买。
据统计,5年时间,共造成1213名老人被骗,实际经济损失7036302.29元。最终,区法院以被告陈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这起案件的被害人范围较广,其中不乏大学教授、国企退休职工等知识分子。”区法院刑庭庭长李平介绍说,究其原因,主要是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有一定的闲钱,对艺术收藏品投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而实施的一起有预谋的诈骗。
为什么5年之后才事发呢?区检察院检察二部主任朱志荣举例说明,老年人年初花1万元购买邮票,年底可以承诺以1万元本金回购,同时还有4000元的利息,起初往往能够兑现,老人们尝到了甜头,会继续增资投入。但事实上,犯罪分子的资金来源往往是用后面投资人的钱,去返还前面投资人的钱,当没有更多的人投资的时候,最终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以致后面投资的人血本无归。
据朱志荣介绍,和陈某某诈骗案套路相似,目前他们正在办理的一起路某某等3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不法分子同样也是以收藏品为掩护,拆东墙补西墙。究其本质,这其实就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庞氏骗局”。
对此,区法检两院温馨提醒老年朋友:艺术收藏品投资需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在不具备相应鉴别能力的时候,应通过正规渠道进行购买,切勿轻信对方的高价鉴定,更不能轻信天花乱坠的快速升值和高额回报承诺。记者黄清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