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举大旗 巴蜀卷狂飙——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一九二六年二月,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在城区二府衙街七十号成立。图为中共重庆地委旧址。

随着大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共四大在《关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党组织的要求。重庆团地委代党工作,发展了一批先进分子成为党员或团员,为中共重庆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1925年8月,在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大背景下,吴玉章受中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的派遣,到重庆改组四川省国民党组织和筹建中共地方党组织。吴玉章与重庆团地委负责人杨闇公等共产党员密切配合,一面改组整顿四川国民党组织,一面积极进行中共重庆地方党组织的筹建。他们以国民党左派身份,开办重庆中法学校,培养革命骨干,为筹建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作组织准备。

1926年1月,根据党中央、团中央指示,在重庆城区和綦江分别成立了以冉钧为书记的中共重庆支部和以邹进贤为书记的中共綦江支部,直属中央领导,是重庆地区最早建立的两个党组织。1926年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重庆团地委关于在四川建立党组织的请求。吴玉章和杨闇公、童庸生、冉钧等立即开展了筹建四川地方党组织的工作。2月底至3月初,他们召集在重庆的共产党员秘密集会,正式成立了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重庆地委”),杨闇公任书记,冉钧负责组织,吴玉章负责宣传(因吴受中共中央指示留国民党中央工作,后改为钟梦侠负责),杨闇公、冉钧、吴玉章为执行委员,程子健、李嘉仲为候补执行委员。因工作需要,中共重庆地委又先后增设了以程子健为书记的工人委员会;以杨伯凯为书记的学习委员会;以程志筠为书记的妇女委员会;以杨闇公为书记,朱德、刘伯承为委员的军事委员会。中共重庆地委的建立,是党中央在原拟建立中共四川区委等计划未能实现的情况下,根据党章关于“在执行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得委托一个地方执行委员会暂时代行区执行委员会之职权”的规定,统一和加强对四川全省党组织领导所采取的重要步骤。至此,中共重庆地委在特殊形势和特定时间内,受党中央委托,承担起了区委一级党组织的职权(当时省级党组织叫区委),在全川建立起了以中共重庆地委为领导机构的组织系统,实现了党组织领导团组织的体制转换,标志着重庆团地委“为党发展其组织或代为进行其工作”的职责和筹备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历史任务顺利完成。

中共重庆地委建立后,立即把发展党员、壮大和巩固组织作为重要工作。当时,重庆地区有党员19人,由团员转为党员22人,中共綦江支部、中共宜宾支部及陆续建立的省内各地党组织均由中共重庆地委领导。在重庆城区及周边地区先后建立了由李嘉仲任书记的巴县国民师范学校支部、肖华清任书记的中法学校支部、牟万宗任书记的巴县铜罐驿支部、喻克由任书记的巴县高店子支部等。重庆团地委也进行了调整,经团中央指定童庸生担任书记。到1926年8月,全川党员人数增至120人;10月,增至168人。1926年春至1927年冬,相继建立了成都、内江、自流井、宜宾、泸县、綦江、长寿等10个特支,荣昌、南川、川北、涪陵、丰都、忠县、万县、合江等18个支部,还在驻万县国民革命军第20军杨森部秘密建立以卢振纲为负责人的党组织,在驻涪陵国民革命军第20军郭汝栋部秘密建立以尹肇舟任书记的中共涪陵驻军支部。各级党组织的相继建立,使四川和重庆地区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领导力量和组织基础,有力推动了重庆和四川的大革命进程。1926年9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各省党组织发展情况的报告中对中共重庆地委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两月来,川省发展党员“增加两倍……所以四川省现时是最好工作之地,四川工作同志其刻苦奋斗的精神,更有为别省所不及者”。

中共重庆地委认真贯彻中共四大提出的关于加强工农联盟,争取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等指示,不断推动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使四川和重庆大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成立学生联合会,领导学生运动。建立了党领导的重庆学生联合会,四川和重庆地区55个县建立了县学联,成为各地大革命运动的核心力量。通过学生联合会、平民学社等进步社团和外围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对进步青年的引导,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政治觉悟,积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五卅、声援万县惨案、抵制日货等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开展驱逐反动校长斗争,勇敢冲破反动势力的禁锢,逐步实现学生运动与工人运动的结合。组织进步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弃学从军,踊跃报考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投身北伐,涌现出了罗瑞卿、陈伯均、徐彦刚、张锡龙、赵一曼、游曦等一大批先进革命青年,成为推动革命运动的先锋力量。

发挥工会作用,壮大主力军队伍。建立中共重庆地委职工运动委员会,加强对工人运动的组织、宣传工作。派出党员赴全川各地建立工会,积极推动重庆、成都、自贡、万县、宜宾等地工人运动的发展。1926年底,重庆市和成都市总工会相继成立。重庆市总工会响亮提出了“以集中更大的战斗力量,为保障公理人道的尖兵,为贫苦工人的护符,为国民革命成功之后劲”的口号,鲜明地表达了工人阶级的意志。重庆、成都等地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觉醒了的四川及重庆工人阶级已成为有组织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

组织农民协会,推动农村反封建斗争。1926-1927年,先后派出两批共40余名农运骨干,前往广州、武汉参加毛泽东亲自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培训。组织重庆中法学校300多名学生加入农民运动研究会,学习研究农民运动,培训农运骨干。这批骨干受训后,分赴各地发动农民,组织农会,开展反封建斗争。到1927年春,四川和重庆有20多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其中区级农民协会30多个、乡级农民协会160多个,会员达到了33000多人。綦江、南川、涪陵等地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捐、减租斗争,建立了农民武装,成为当时四川农民运动迅猛发展的地区。

加强军事统战,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中共重庆地委通过吴玉章、刘伯承在川军中的威信和旧关系,派童庸生等中共党员到顺庆(今南充)、泸州、合川等地对川、黔军开展统战工作。为了推动北伐军顺利进军武汉,1926年7月至8月,朱德和陈毅分别受中共中央和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到万县川军杨森部工作,争取杨森配合北伐战争。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重庆地委对川军的统战工作逐步取得成效,川军将领黄慕颜、秦汉三等加入了中共党组织。之后,中共重庆地委又陆续派出30多名政工人员到川军各部帮助训练下级军官,向士兵宣传进步思想,并在一些川军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在川军中播下了革命火种。1926年12月,中共重庆地委根据党中央在川军中发动武装起义的决定,领导党掌握的川军部队发动了泸顺起义。

培养妇女人才,推动妇女运动开展。在重庆党、团地委都设立了妇女运动委员会,在重庆各女校和中法学校积极发展党员和团员,培养了一批妇女运动骨干,深入学校、工厂宣传发动学生和女工建立了党领导的重庆各界妇女联合会,推进了四川和重庆妇女运动的开展。

中共重庆地委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四川革命运动的统一领导,担负起了领导重庆和四川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重任,标志着重庆作为四川革命运动中心地位的确立。此后,以重庆为中心,四川革命运动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呈现出全新的气象。

区委党史研究室文/图 


编辑:张烨